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打破教育边界 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2025年5月15日,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作为小学唯一代表在区教育局主办的“家庭教育 美好模样”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中,分享交流《构建家校社育人新生态 校家社“三位一体”的迎春小学实践探索经验》,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分享交流中,迎春小学专职副书记成朝忠抓住两个关建词:打破、协同,围绕“为什么要做?怎么样做?做得怎么样?”三个方面作阐释,聚焦从改变单一家庭支持到多资源供给的育人生态,形成教育合力。


01为什么要做?

时代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

现实必然:迎春小学地处空港商务区,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期待值高。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生源构成、家庭结构和家长素养等要素与现代教育需求存在裂缝,校家社整体联动“二元”对立、拉锯内耗,孤岛现象突出。



02怎么样做?

锚定一个目标:全面参与改善提升教育供给能力

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活动开发与实施,逐步提升教师(学校)、家长(家庭)和社区(社会)三主体家庭教育服务的能力,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成长发展规律;社区功能内化,能主动提供多元丰富的教育支持,协同学校课程与活动构建,促进区域家庭素养全面提升。

定制系列课程:精准靶向闭环设计



一是精准问题导向,整体联动施策


二是精准课程设置,确保实施质效




三是精准党建联建,聚焦解决辖区家庭共性教育需求



四是精准特需关护,分类重点纾困


五是精准评价激励,建立共治氛围


03做得怎么样?

凸显价值:凝聚协同共育合力

(一)协同共育生态圈,正成为解决内耗的能量场


(二)协同共育交流圈,正成为提升质量的引力场



(三)协同共育指导圈,正成为成果孵化的温度场



迎春小学通过对家校社工作主动作为,共育氛围更加浓厚,关系更加融洽,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待趋于合理,对学校办学满意度也不断提升,家庭、社区教育正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二大课堂,家校社共融的良好生态,正向着办一所行走在春天里的高品质学校迈进。家庭教育是一场漫长而温暖的修行,关于家庭教育的探索之旅,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