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高旭工作室丨聚焦量感培养,探索面积概念建构路径

为深入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策略,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2025年4月10日,高旭名师工作室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一课为载体,开展了以“聚焦量感培养”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旨在探索面积概念的有效建构路径。

首先,邹侍丽老师执教了《什么是面积》一课。邹老师以“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为主轴,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并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感知“面”的环节,她邀请学生触摸数学书封面、桌面等实物,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感受,学生们踊跃参与,积极表达,课堂气氛活跃。随后,邹老师巧妙设计了“剪一剪、摆一摆”等活动,在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中,她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并讲解他们的方法,学生们利用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比较,邹老师则在一旁适时引导和点拨。此外,她还借助微课小视频,动态演示周长与面积的本质区别,有效突破了认知难点。在观看微课后,邹老师提出问题: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邹老师课后反思到:学生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活动中,能够积极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但在解释选择方法的理由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引导。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也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在课后研讨环节,工作室成员就课例中的亮点与不足,围绕“如何避免面积与周长的混淆?”“非标准单位测量的价值如何体现?”两个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积极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思维碰撞,智慧交融。例如,针对“如何避免面积与周长的混淆”这一问题,王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描一描”周长和“涂一涂”面积来区分两者的经验。廖老师则提出可以利用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关于“非标准单位测量的价值如何体现”,郑老师认为非标准单位测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测量意识,培养量感。邱老师指出非标准单位测量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准单位测量奠定基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高旭导师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进行了深入浅出地剖析。她首先肯定了邹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并对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她强调,“量感”的培养需要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同时,她也指出,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高旭导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教学实践,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深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