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5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2021年1月11日,体育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今天,大家就《教育的情调》谈了阅读感受。
阳海琼老师读了《教育的情调》,她非常认同这样一句话:教育不应该是独裁,不是直接命令,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家长的命令就不会再发挥作用!所以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之前应该有自我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钟俊老师通过阅读认为,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亲、母亲和老师。美好的童年可以帮助治愈人生道路上遭遇的不幸,而不幸的童年却往往要用一生的修行去治愈。一个优秀教师眼里和心里要装着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和独特个性的人,而不是在乎一次次成绩,教师要努力靠近学生,成为学生,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和人生导师。
李胜兰老师认真阅读,这样一句话被她深深打动:孩子是天生的宽恕者,宽恕是因为爱。《教育的情调》书中的观点之所以带给我们触动甚至是震撼,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居高临下的态度,主观的想当然的思想,机械的僵化的管教方式来“教育”。只有当我们真正读懂了《教育的情调》不断重复的对孩子作为“人”的属性的尊重和重视,才能实践真正的人的教育!
苏志恒老师通过阅读《教育的情调》一书,了解到了希望使得父母或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充满了活力:它告诉成年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有意义,如何向孩子们描绘这个世界,如何对这个世界负起责任,如何用知识把这个世界展示、解释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对孩子们而言,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父亲、母亲和老师。
梁宇超老师阅读了《教育的情调》这本书,书中不仅给人以丰富的教育学智慧启迪,而且其“描述性写作”也给人以与好朋友闲聊一般美好、亲切的阅读体验,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言的现象学研究“对生活世界保持关注,从生活现象开始,从日常生活中鲜活的生活体验开始,回到事物本身,保持一种现象学的生活态度”
郑婷老师读了《教育的情调》一书,有了更多思考。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有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育的影响,这不是凭借规则与制度就可以简单而粗暴的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去除华丽的外衣,去除社会的干涉,去除单纯的臆断,需要春风化雨,需要细雨如丝,需要涓涓细流,需要浸润,需要寻找本真,需要站在儿童的心房中,去体会,去感悟,去揣摩,去引导。这种情调以“真、善、美”为前提。
坚信,只要用心去聆听,用善意的眼光去“看”,站在孩子的视角下,去感知孩子的处境和需求,就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有其他好书,不妨留言推荐给我~
图文:阳海琼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