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双流区

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手语说法:服务聋人的探索与执念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无声的世界也是充满着爱和正义的,走进无声世界爱是你我的共同语言,指尖可以传递温情,手语亦可以共谱无声的华章,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服务聋人的路上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心怀“执念”,一路“探索”,一路前行用手语,用法律维护聋人的权益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声音。


高一:高级教师 本科

研究方向:法律手语 法治教育

高一老师


1997年,我毕业于四川省乐山特师聋教育专业。同年,参加工作成为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名老师,长期与残障孩子们在一起,已扎根基层20余载。因为具备手语专长,陆续接到了公检法机关的邀请,担任法律手语翻译。


为了让自己更专业,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法律专业本科文凭和司法部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实现了自己服务聋人的法律梦,也为即将开展的法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为司法机关提供手译支持时,有个案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在2005年初夏时节,我受邀参与一起盗窃案的手语翻译工作,嫌疑人是一个30岁左右的聋人男子,偷了不多的东西,大概价值2000左右。当我为警察的讯问提供手译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发现嫌疑人一直浑身发抖,且望着大家表情凝重,他不断地用双手抱着额头乱抓,整个人的状态烦躁不安。经过与其再三沟通,我们才明白嫌疑人以为自己要被枪毙了,一直处于极大的恐惧当中,经办案警察详细地解释说明,根据法律规定不会被枪毙,嫌疑人的紧张状态才得以缓解。

本案给我极大的心理震撼,稍稍有点法律常识应该明白,本案即便定性为盗窃,怎么可能适用死刑?哪有不经审判直接由公安机关执行刑罚的情况?聋人因为缺失法律知识,对很多行为后果是盲目的:哪些违法?哪些合法?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在这个无声(混沌)的世界,难以找到答案。


1.“手语说法”推向高校

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深深地明白,为聋人朋友提供法律服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聋人朋友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把手语说法推广到高校,向高校法科的同学们宣传手语说法,让更多的法律人了解手语说法,服务聋人朋友。

经过我积极地争取,并与高校多次协调,2016年5月终于在四川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法律手语社(学生学术型社团)。直至今日,我仍然坚持定期到四川大学开展手语说法志愿者培训,积极推广手语说法经验。为了扩大法科生受众面。同时,我还通过现场与在线相结合,在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成功开展多场讲座,累计培训法科类高校志愿者上万人次。

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

2.“手语说法”的拓展创新

2019年,在双流区残联的支持和指导下,我所在的手语说法团队分别对民航、机场、医疗、公安、金融等10余个行业,开展了30余场次的融合式培训工作,共计1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培训围绕各行业服务特质,指导各行业人员学习本行业手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生动趣味的手语实操。同时,手语教学中适当融入普法宣传,结合各行业特点与法律需求,以法理论述、法条解析、案例分享等方式宣讲法律,丰富法治内涵,实现了手语与法律的双主题融合,培训工作受到各行业的热烈欢迎。


1.牛刀小试,建立自信

从自身专业角度观察,我常常觉得周围少有适合聋人朋友的法治节目,因为太多的法治节目基本都是汉语制作系(现在情况改善不少),大家忽略了聋人的母语是手语而非汉语,即使法治节目配有字幕,他们中的大多数仅能从中获取十分有限的信息,而且琐碎、片段、没有完整性,聋人实际上被信息屏蔽了。为此,我想,如果有一款手语普法视频,一定会给聋人朋友学法带来便利。


2015年春,我开始尝试自制视频。先写出剧本,学会基本的摄像技术,再想办法在教室黑板上装点出普法主题背景,诚惶诚恐地在镜头前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后期制作我多方请教亲友与同事,逐一掌握字幕制作、配音等方法,第一节手语说法视频“网购”就这样出炉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节视频在向央视网、腾讯网投送后,收到很好的反响,得到广大法律人士、特教专家和聋人朋友的一致推崇和好评。要知道这种“互联网+”的手语普法模式,在当时还是个新鲜事儿,是聋人法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2.三年后,

率团队一举斩获全国金奖

接连推出几期手语说法自制视频,我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技艺愈发成熟,手语普法的志愿服务让我觉得生活更有价值,工作上也更加自信,服务残疾人朋友真的可以让人更有成就感。

时间到了2018年秋,适逢全国网络安全微课大赛举办,接到通知后,我便立即全力投入剧本创作,有了之前的制作经历,这次我做好了充分筹划,邀请聋人同事、媒体人参与进来,做好分工与合作,微课作品“手语说法之网络安全”很快成型,该作品以手语为主要表现形式且富有法治内涵,紧密联系社会现象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网络安全,作品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一举斩获2018年度全国网络安全微课大赛金奖。

高一老师团队在金奖颁发现场


我始终认为,服务聋人更应该了解聋人,要用科研引领实务工作。为此,我分别到重庆、阿坝、深圳、成都、德阳、乐山等城市实地开展社会聋人的法治考察。多次的考察使我发现,社会聋人法律手语两大现状:一是极度缺乏法律术语手势,法言法语少有对应手语;二是法律手语各地不一,同一法律词汇,有的高达几十种打法,很难进行精准、高效的沟通。我想,如果在国家层面出台一套通用的法律手语,或将大大改善聋人法治交流这一现状。说干就干,随后我便联络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向中国残联申请法律手语课题工作。

经过数年的准备,我与深圳手语同行兼好友李刚共同发起,邀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分院、中国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两杯水手语研究中心、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10家机构的老师及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手语课题团队,以“国家通用法律手语研究”的课题名称,成功申请到中国残联法律手语课题项目。

四川大学

复旦大学

至今,我仍记得接到中国残联教就部中标通知的那一刻,当时整个人特别开心和兴奋,差点“蹦”坏了椅子,把在场的家人着实给吓了一跳。

作为一名基层特校教师,能为中国残联做课题工作是一份荣耀,这也是中国残联对我的信任。

课题申请太不容易了,我也异常珍惜。课题工作开展的两年里,我不分工作日与假日,全心投入到词表编辑、田野调查、手语甄选等工作中,带领团队跨地区、跨机构、跨学科开展联合科研。最终,不负中国残联重托,完成各项课题研究工作,于2019年7月顺利结项。

法律手语全国研讨会(中国深圳)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30周年之际,回首自己的公益法治之路,从一名特教老师,转型为身兼数职服务残障的公益人,有收获更有感谢,感谢各级残联对手语说法工作的指引,感谢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聋人朋友对手语说法的认可,感谢特教战线的领导与同事对手语说法的大力支持。

手语说法服务聋人,是我的初心,更是工作执念,为此会不断探索,我认为这项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这条路肯定要继续走下去,为残疾朋友服务,悦人也悦己。

用手语说法服务聋人,让普法无障碍,让世界充满爱。

编辑:小伴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