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7 来源:四川行知教育网
7月31日至8月2日,徐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组织的名特优校长、教师赴阆中学习参观团一行24人,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新沂市第十中学校长闫刚和铜山区汉王中心中学刘锋校长的带领下,参观、学习、考察了四川省阆中市抱守朴素,追求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经验。参观团先后参观了该市的民族小学、城北小学、彭城镇中心小学和离退休教师活动中心。所到之处,都让团员们极大地鼓舞和震撼。
阆中市在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汤勇局长准确定位了阆中教育发展目标:“做朴素而幸福的教育。”即守住两个“子”:孩子、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擦亮每一个日子;守护每一个孩子,过好每一个日子。他们用乡土文化,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爱书,爱知识的根,爱脚下生于兹长于兹的土地之根,让教育有根;他们用苦中见用心,见智慧让教育扎根,阆中的乡村教育把学生和教师都留住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教育生根,学校里有学生的故事,有成长的印记,有乡土感情,乡土记忆,乡村教育办活了。任职十一年局长,在他的的带领下,团结全市教职工,奋发图强,勇于改革,正本清源,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地推进了十一年的乡村教育,办好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与生活紧密联系、爱家乡的、有根的朴素而幸福的教育。
他们抱守朴素,让教育回归人性,使教育不仅为人才奠基,更为“人”奠基。让教育回归本真,教会人学会做人,让人成为服务社会的人,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让教育剔去浮华,在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一个不动声色、潜移默化的过程,用心付出,长期积淀,长时间坚守,不标新立异,追逐猎奇,乱贴标签,也不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特色而特色。让教育顺其自然,像老农一样给学生提供自由生长的土壤、空气、阳光、水份、养料,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按照自然规律,以其独特的方式得以生长,而不是代替其成长。
他们追求幸福,让幸福的教育生活,不去片面追求分数,让孩子们在获得相应分数的同时,还拥有: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健全的人格、正常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创新的能力等。他们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不去死整蛮干,提倡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让他们的生命更有意义,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他们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十分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一直坚持对孩子多一把尺子,多一些标准,多一份等待,让孩子个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展。他们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时刻不忘教师的幸福,有了幸福教师,就会怀揣理想从事教育,就会带着激情衷情教育,就会感受到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奴役,是一种自我实现而不是一种单纯的付出,是一种心灵写诗而不是身心的桎梏。他们追求幸福的教育生活,让教育洋溢着幸福,阆中教育人带着一颗朴素的教育心,执着于对幸福教育的追寻,把先进的思想理念不断地转变成生动鲜活的教育实践,积极创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教育生活被演绎得幸福完整、美丽动人,孩子们、老师们、校长们、每所学校、整个县域教育都在持续不断地改变,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愉悦,每一位教育人都能感受到的职业尊严与幸福,教育生态持续良好、多姿多彩。
在阆中,一墙一壁,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教室、寝室、食堂、厕所、天花板,都成了表达文化的载体。门板画、笑脸墙、种植墙、节日庆典等等,点亮了师生的精神世界,书写着教育的感动与传奇。
他们以“幸福课堂”为抓手,深入推进课堂改革,课堂成了学生汲取知识的学堂,讲台成了学生展示精彩的舞台,老师成了学生亦师亦友的伙伴。
他们立足国家课程拓展、课外综合实践、地域特色文化等,着力研发孩子们成长需要的特色课程,特别是农村学校研发的劳动实践课程,以实践基地留住了学校的乡村味道,让乡村学校更有乡村的气息。特色课程的开发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校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
他们每一所学校都根据自身实际,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孩子们通过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既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成长伙伴,也在个性的挖掘与发展中迸发了出人预料的智慧与潜能,洋溢着一种孩子本身所应该具有的阳光与自信。
他们变革单一的考试和分数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让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让学校的内涵得到了有效发展。
好教育犹如一剂中药,是用?火漫漫熬出来的。十年的耕耘、十年的探索、十年的负重前行,让阆中教育得到了持续发展。2012年5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 2013年12月被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评选为 “中国2013美丽乡村教育”。2015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用整版报道了阆中教育,特稿《让乡村学校朴素而体面地活着》,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考察阆中教育。中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考察阆中教育。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委原主任陶西平考察阆中教育。
2016年1月2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四川省阆中市探索“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实践??教育的“乡愁”在这里安放的报道。2016年2月3日,《中国教师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学生喜欢来,教师留得住,农民用得上??阆中:办朴素而幸福的乡村教育的报道。2016年5月,中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落户阆中,汤勇局长当选理事长。
好的教育犹如远航的巨轮,离不开好的舵手。阆中教育的腾飞,应该感谢汤勇局长的拼搏。他任职的十一年中,凭着敢于担当、以身作则的精神,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运用科学理念引领,通过严谨细致的管理,历练了敢打硬仗的团队,开拓了中国农村教育新天地。同时,他还出版发行了自己的十部教育专著。其中,《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2012年荣登《中国教师报》“教育图书价值榜”,并被中国教育新闻网评为2012年“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做朴素的教育》被《中国教育报》推荐为2014年教师暑期必读书,并入选教育部《2015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2015年7月12日,由《中国教师报》在福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他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最有思想力的教育局长”。
他说:“教育,永远在路上,但我们坚信,只要方向对了,并且坚持不懈,就不怕路途的遥远!”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