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名家之声

| 名家观点 | 激励要去“标准化”,惩罚需有前提

激励不要“标准化”

从教育理念来讲,现在可能没有教师不认同激励的重要性,尤其在公开课上,老师会表现出给学生更多的激励。就在激励学生这个很需要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工作中,很多老师和学校都想出一些近乎“标准化”的激励方法,这本身与学生激励就南辕北辙了。

我在课堂上看到的激励方式主要有:

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正确,老师说:“我们表扬他。”或者只需老师一个手势。于是,全班学生竖起大拇指吼道:“嘿——嘿——你真棒!”

另一个学校的做法略有不同。全班学生竖起大拇指吼道:“棒——棒——你真棒!”整堂课不知多少次这样高亢的声音。课后,我和上课老师开玩笑说:“你这课,要是让重庆的‘棒棒’来听就巴适了,‘棒棒’还以为在夸自己呢。”

另一所很有名的小学,全班学生竖起肘关节,在桌子上敲三下,嘴里齐声吼道:“good good,very good!”我听了很多次才算听明白。

还有些老师没有用这种学生“竖大拇指” 或是“集体整齐鼓掌”的方式。每次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笑容可掬地夸奖“你真棒”或是“你真能干”或“你真聪明”等等。

这样的激励方式我把它总结为“手拍红”“声吼哑”“棒棒满天飞”,聪明、能干“帽子随便戴”。如果你偶尔深入这样的课堂,感觉很有气势,学生情绪很高。如果经常听这样的课,你就会发现不少问题。

首先,学生的回答真的“很棒”吗?其实,很多时候老师是“为表扬而表扬”,甚至有些回答根本不准确或是不完整,老师还是一声令下:“我们表扬他!”课堂中的表扬或是激励,应该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为表扬而表扬”可能会给学生误导。

其次,“棒在何处”?如果只是简单的“很聪明”“很能干”“很棒”之类的结论性评价,没有说明“棒在何处”,那么激励就不能发挥真正的引导作用。课堂评价的功能,除了激励之外,给学生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频率过高的表扬和激励,会让被表扬者麻木,也会让齐声鼓掌或是竖大拇指的人越来越处于“应付”,而非由衷地对他人表示赞赏。

所以,课堂激励应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激励方式,最好是老师用富有情感,富有变化,具有针对性、引导性的语言对学生做出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评价。

 

惩罚有前提

惩罚无疑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但惩罚不等同于体罚。教育中,体罚应该杜绝,但惩罚必不可少。

对犯错,尤其是屡犯同样错误的学生,需要惩罚。但实施惩罚不仅需要必要的艺术,还需要具备必要的前提。实施惩罚前最好问自己四个问题:

前提一,是否把学生犯错误的全部事实搞清楚了?比如,麦克劳德的校长没有只看“杀了可爱的动物”这个事实。通过对他动机的分析,发现了麦克劳德的天赋。比如,陶行知校长没有只看“打人”的事实,通过动因的分析,发现了孩子“有正义感”的可贵品质。其实,很多时候学生犯错都有他的缘由,老师最好把前因后果彻底搞清楚再说下一步的行动。

前提二,是否与被惩罚者有足够深厚的感情?如果你与被惩罚者缺乏深厚的感情,那么最好不要实施惩罚,更不要冲动性地惩罚。因为缺乏情感基础的惩罚非常容易导致逆反。这不仅不会有教育效果,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

前提三,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看见学生犯严重的错误,一般都会生气,甚至愤怒。这是人之常情。不同的是,有的老师能够控制情绪,有的老师容易情绪失控。这时体罚最易发生,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这对于学生和老师都是非常不利的。

前提四,是否能把握惩罚的尺度?惩罚的尺度是惩罚中最难把握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考虑这样的思路。一般首次犯错不要惩罚。通过谈话,或是相关的情境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对于老犯错误的学生,让其自己定出“再犯的惩罚规则”。对学生自定的惩罚措施,老师要加以评估,主要判断一下实施这样的惩罚,是否会对学生的人格、自尊心等造成伤害,是否可能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是否可行。当再犯情况出现后,按学生自己自订的“再犯惩罚规则”实施惩罚。

199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小学教师与学生联合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10位教师与学生参加。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这次活动。

联欢活动历时6天,先后展开了5项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评选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主持者设计了一个问题,要求所有教师都给予简单易行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大杰克和小杰克是孪生兄弟,都是14岁,正在学校读书。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家长给他们配了一辆轻型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让他们开车上学、回家。这兄弟俩由于晚上贪玩,早上好睡懒觉,所以经常迟到。虽经多次批评,还是我行我素。有一天上午考试,尽管老师事先警告他们不许迟到,但他们因在路上玩耍,还是迟到了30分钟。老师查问原因,他们谎称汽车在路上爆胎,到维修店补胎误了时间。老师半信半疑,但没有发作,让他们进教室后就悄悄到车库检查他们的汽车,发现四个轮胎都蒙着厚厚的灰尘,没有被拆卸的痕迹。很明显,补胎是他们编出来的谎话。

问:假设你是杰克兄弟俩的老师,你将怎么处理?

208位教师认真思考,积极作答,都在规定的半小时内交上了答卷。主持人经过认真分析整理,从208份答卷中归纳出25种处理方式。其中主要的方式如下:

中国式的处理方法是:一是当面进行严肃批评,责令写出检讨;二是取消他们参加当年各种评比先进的资格;三是报告家长。

美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幽他一默。对兄弟俩说:“假设今天上午不是考试而是吃冰淇淋和热狗,你们的车就不会在路上爆胎了。”

日本式的处理方法是:把兄弟俩分开询问,对坦白者给予赞扬奖励,对坚持谎言者严厉处罚。

英国式的处理方法是:小事一件,置之不理。

韩国式的处理方法是:把真相告诉家长和全体学生,请家长对孩子严加监督,让全班学生讨论,引以为戒。

俄罗斯式的处理方法是:给兄弟俩讲一个关于说谎有害故事,然后再问他们:近来有没有说过谎?

埃及式的处理方法是:让他们给真主写信,向真主叙述事情的真相。

巴西式的处理方法是:半年内不准他们在学校踢足球。

以色列式的处理方法是:提出三个问题,让兄弟俩分别在两个地方同时作答。三个问题是:

a.你们的汽车爆的是哪个胎?

b.你们在哪个维修店补胎。

c.你们付了多少补胎费?

之后,活动主持者把25种处理方式翻译成几种语言文字,分发给参加活动的202名学生,请学生们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处理方式。结果91%的学生选择了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主持人说,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方式,就是批评教育的最好方式。以色列的方式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它的批评教育带有游戏性质,学生不怕、不难堪。

可见,最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应该是在游戏之中的教育。

作者:杨东

成都师范学院高级讲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课题办主任,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主要著作有《旁门正道——教育变革的智慧》《跨世纪的忧患——中国社会问题与教育》《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等。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上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