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名家之声

名师教学主张丨李焱:导学自如,和美共生

        课堂是师生一段愉快的旅行,是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同频共振、联动共生而弹奏出的一曲交响乐。以问题导入和学生自学为主的“学本课堂”,与我一直倡导的“语文教育是启发,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二十多年来,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基”的初心,我踏上了“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育之旅。

        在课堂场域中,“导”与“学”构筑起了一个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生态。这里的“导”不只有“引导”“指导”“辅导”之意,还有“督导”之味。“导”是教师角色使然,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性,更是超越了“教师知识讲授”的境界。而“学”则体现出师生发展的主体性,不是单纯指学生学习,还指学习者学习,也包括教师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构筑起了教学的“双边”。如果没有教师科学的“导”,学生的“学”就会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跟进。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关联、共同促进,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学”而忽视教师的“导”,更不能注重教师的“导”而限制学生的“学”。


        如果能妥善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并对二者进行巧妙的转化与链接,我们就能够创造出和美共生的课堂生态,并催生出教师愉快地教、学生高效地学的良好发展态势。




         问题导学 

         形成和润生态场 


        “导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导”与“学”的课堂活动过程。在这里,问题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疑难、困惑。而这些矛盾、疑难、困惑既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与个体的成长,又是教师需要着力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

        问题是学习的“向导”。问题更多来自学生的发现学习和生成学习,是经过学生体验学习而得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现实问题,抓住学生发展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形成一条问题链,并按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的顺序着力问题的解决。

        可以说,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最终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基石。没有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便再没了价值。

        问题导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课堂变革不可回避的新路径、新方向。问题导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来解决问题为重点,遵循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巧妙地进行“导引”与“学习”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并通过问题的解决达成知识建构、能力培养、价值观的确立,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一种生态场域,那么在问题导学的课堂中,我所追寻的就是一种和润的生态场。“和”指向和谐、和美,而“润”则有细腻光滑、滋润的意思。“和润”既是学生受知识滋养后的生命状态,也是教师在课堂中所流露出的魅力和风采。

        01   课前预设,形成问题导读单

        问题导学要想在课堂上顺利实施,还离不开导学案的编制、问题导读单的拟定。问题导读单是问题导学视野下教师为实现师生共同学习而开发设计的一种结构化设计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知识及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设计的。问题导读单,就是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起的学习支架,更是沟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还是学生自主思考的阶梯。在进行课前预设时,我用心备课,不仅备问题,还备学法;不仅备过程设计,还根据不同课型来开发、设计不同工具。正是通过课前的深入思考与充分研讨,我们为学生设计出问题导读单,着力指导学生的自主思考。渐渐地,课堂就走向了以“学”为中心的“学本”课堂。“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理念就在课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将学习观察的方法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在预设问题时,我在问题导读单上出示了学生思考的问题:

        田里的向日葵已经开花了,它的花盘圆圆的,远远望去,像个金色的小太阳,近看又像一个小娃娃,非常漂亮!清晨,向日葵张开笑脸,第一个迎接徐徐上升的太阳;中午,向日葵朝着太阳扬起金色的脸庞;傍晚,向日葵面朝西方,依依不舍地向太阳告别。

        1.作者观察的事物是————,观察了————、————、————;分————、————、————三个时间段来观察的。

        2.小练笔:请仔细观察图片上的仙人球,想想:你会怎样观察呢?

        可以观察仙人球的————、————、————……

        可能采用的观察方法:————。

        因为有了课前的充分自学,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在课堂上进行了充分的展讲,也用口语练习的方式让这种观察方法一一呈现。我在学生展讲后,将核心知识加以梳理和总结,对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进行强化,让学生增强记忆。

        在学本课堂上,传统教师的角色被一位称为“学术助理”的同学替代。她使用流程单,引导全班同学一一完成学习任务。问题导读单在学生结构化的预习后成为验证自学结果的一种方式。日积月累,学生在问题导读单的帮助下,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将自主思考变成一种学习的能力,不仅在语文课堂上,也在解决生活问题时充分运用。


        02  关注生成,形成问题解决单

        在问题导学框架下,提出问题是关键所在,但引导问题解决、课堂生成则是教学的重点所在。为此,我在课堂上多方着力,注重课堂的生成:通过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合作探究,进一步解决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提升能力;通过达标检测,反思自我,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困难让学生设法攻克,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这样,在预设生成、捕捉生成、引导生成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听众变演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果说教师给学生准备的预设问题是在帮学生“搭架子”,那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后,大胆质疑,将问题写在问题导读单上,则是学生在努力给自己的学习“找梯子”。尽管教师在设计问题导读单时已尽可能了解学情,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如何在大班化的教学中凸显个性化、实施因材施教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解决了第一课时的基础问题后,充分搜集学生学习的疑问,关注课堂生成,将问题导读单发展成问题解决单,让学生具备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掌声》一课的第二课时,学术助理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同学们对本课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呈现。一位同学提出,“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呢?与其单纯解释这句文言文,不如让这句话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在情境和语境中更深刻地理解。于是,我带领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阅读和分析,让孩子们明白了在别人有困难时,不能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献上热情的、鼓励的掌声。这掌声就是一种关心和关爱,能让人从中吸取力量。


        03  小组展讲,形成展示大舞台

        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教师需要做的是把握好“导”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时空,在学生展讲中恰当进行引导、指导、辅导、督导。无论是问题导读单上的积极回应,还是问题解决单上的逐个击破,都需要学生的充分参与和互动。为了最大化地唤起学生表达和回应的欲望,构建和润的生态场,我将讲台变作舞台,通过小组展讲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展讲中历练自我,发现不足从而丰盈自我,树立自信,理清思路,大胆表达,进而有效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讲历史人物故事》时,我就将讲述的机会全都留给学生,让学生先在组内自由讲、互相评,再走上讲台放声讲、生生评。学生在展讲的过程中,渐渐理解了讲好一个故事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除了熟悉故事,讲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外,也在大家的评价中明白了要把故事讲得更生动、精彩还需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语速的调整,甚至是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补充等。这些内容如果变成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不仅会让学习流于表面,更是抹杀了孩子渴望表现,乐于展示的天性。

        在展讲中学习,在互评中提升,沿着这样循环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表达欲望被充分点燃,思维发展也被充分激活。



        自主研学 

        创生和悦真境界 

        “问题导学”视阈下的“学”,不是学生单一个体的孤独的“学”,而是在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在真实的情境里,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下,学生进行的自我探索、自主研究、自己发现的自主研学,着力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研学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自发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丰富的知识、关键的能力和必备的品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师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引导学生研学,自然地创生出和谐、愉悦、快乐的境界,着力关注学生是否做到真问题、真听讲、真讨论、真互助、真评价、真学习的“六真”,并在自主研学的愉快氛围下检验“六真”的落实。

        01“预习六字诀”,让自主预习真发生

        所谓“预习六字诀”是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着力培养学生结构化预习的能力。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操作和自我监控的方式方法。在进行预习时,学生要告别盲目的读读写写,通过“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来完成结构化预习:“查”,即在预习时要学会查阅工具书,消除文字障碍,熟悉学习内容;“画”,即在预习时勾画书的重点内容、难点地方、困惑问题;“写”,即在预习时写感想、心得、体会;“记”,即记教材的重点内容、关键语句、主要情节;“练”,即练习问题导读单或教材上的习题,看看自己对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思”,即思考教材上的问题。

        这样,只要紧紧把握住预习这个关键环节,学生就会自觉地掌握基础知识,多方查阅搜集资料,在有效解决基础问题的同时提出疑问、生成问题,进而让自主预习真正发生。

        02   登台来展讲,提升能力真进行

        在以学为本的语文课堂上,多数时间都是依据问题导学单进行展示、交流和对话。每节课上的核心问题,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展讲的内容。在走上讲台前,学生先在小组内部交流练习,分工合作。当走上讲台后,小组内成员还可以相互补充。每次有小组的同学展讲完毕后,由其他的小组同学对其进行点评或提问。

        课堂是学生交流的场所,是学生培育能力的主阵地。在一次次的展讲与评价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逻辑思维、批评意识、口语表达才能真正得到锻炼和培养。

        03  自主提疑问,培育思维真形成

        作为高阶思维,质疑、生疑、解疑是学生在课堂上要训练和培养的关键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真问题,一方面考验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需要养成高效的倾听习惯。这都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一落实。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机会。当课堂成为学生相互提问、补充的辩论场,老师只需抓住他们的核心问题加以引导便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教学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质疑和解疑中被一一突破。


        同伴促学  

        生发和美生长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学习也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何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我要学”?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在学本课堂上,我欣喜地发现同伴促学、师生互助是唤醒学生学习内生动力的一剂良方。

        01  生生互促,激活学生内生力

同伴是学生学习的同行者。见贤思齐,身边的榜样力量巨大。我引导学生形成组内互助、组外互补的良好学习风气。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不会讲……”“我来帮你。”“我不会做……”“我来示范。”在学生展讲时,我们也常能听到这样的交流:“请大家跟我读……”“请为我纠正……”“谁还有疑问或补充。”这样的生生互促、互评,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更喜欢学、愿意学。

        02  师生互促,催生课堂生命力

        师生互促,催生课堂生命力。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没有老师,有的只是“李大同学”;没有权威,有的只是“提醒探讨”;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更多见解”。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不是课堂的裁判,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与学生共生共长的引路人。课堂上不只有学生生命的成长,也有教师专业的发展、能力的提升。因为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李大同学,我所扮演的角色也就仅仅是提供学习方法,辅助指导学生的“大朋友”。提出一个问题,无关对错,我们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在学本课堂的探索中,我由演员转变为导演,切实履行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认真编写导学案,主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广度;课中引导,通过观察,了解、点拨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小组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使学生通过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课后及时辅导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及时弥补学生的不足,并在巧妙的评价中引导学生不断前行。

        正是在问题导学、自主研学、同伴促学中,我时刻以生为本、以美启智,在“导”与“学”的良好互动与巧妙转换中,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联动共生中,形成一种和美共生的良好态势,彰显了“和”的精彩,“美”的特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止,然心向往之。”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学主张,是我践行的标尺,更是我前进的方向。我愿在和美共生的学本课堂上行其田野,视其耕耘。


        名师简介

        李焱

        资中市水南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梦想课程优秀讲师、四川省省级骨干教师、四川省心理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家庭教育指导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个人、内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资中市小学语文“十佳教师”和第五届“十杰青年”;多次担任资中市小学语文“十佳教师评选”评委、资中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的主讲嘉宾;参加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9 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省、市、县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承担各级讲座20 余次;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0 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