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观点

教学设计一定是为教学需要而做的

本文作者    杨东    成都师范学院高级讲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课题办主任,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


先给大家讲一讲买椟还珠的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材,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不少其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不是也有“买椟还珠”的味道,令人啼笑皆非呢?

当前,诸多教育管理制度如“买椟还珠”,甚至如“掩耳盗铃”。


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教师“设计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能力”集中表现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之中。根据这些年与老师和校长的交往,我发现教学设计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教学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当


从总体看,当前关于教学设计(或教案)的管理制度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各地教育局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一般都有较为具体的文件规定,如教案的格式,县教育局一般都统一印制了备课本或教学设计本,老师在本子上填写就可以了。要求教案一定是按课时,每课时一个教案。每个教案的主要内容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甚至要求老师写教学目标部分,一定要写出三维目标。

每学期或每学年,县上还会组织专门检查。四川一些地区,甚至要求教师晋升职称时,要提交近三年的全部手写教案。

不知道是谁想出这样的主意!这样的规定道理何在?想过这是老师可能完成的任务吗?为什么不可以允许不同的学校,教师的教案可以有不同格式?每课都要分别写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何在?知道教学设计的关键在哪里吗?知道大多数教师的教案都是“抄写”的结果吗?……




以极个别“不认真”的老师为参照制定管理制度,结果害惨所有老师!



成都市某区,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教案却不能用电脑来写。电脑拿来做什么用?犯得着教育局、教研室去检查备课本、学生作业本吗?难道那么不相信校长?如果不信任他们,那任命那么多校长干吗?难怪教育局、教研室的人那么忙。他们很多时候干的是校长的事,甚至干老师的事。

其实,在管理中,上级越不相信下级,下级就越可以不负责任。如果制度给教师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教师除了通过“做假”来应付,还有什么选择呢?


2
普遍存在“抄教案”的现象

大多数老师拿出来让领导检查的教案都是“抄”的结果,个别老师甚至动员家人、朋友帮忙“抄教案”。我问过很多教师:你们“抄教案”每周要花多少时间?老师们说:平均到每天,需要一两个小时。有的老师干脆利用寒暑假把一学期的教案全抄完。

既然主要是“抄教案”,那么教案与实际教学就没有什么联系;没有联系,老师“抄教案”所花的时间就毫无价值。

有校长告诉我,他应付上级检查的秘诀是:一般选择教学比较差的老师的教案给上级看。问其中奥妙,校长解释:上级一般不会数有多少个备课本,他们也不知道学校到底有多少老师。还有,一般教学比较差的老师,抄教案会比教学好的老师认真一点。




明知大多教案是“抄”的,检查何用?



我问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难道你们不知道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反复检查的备课本是老师“抄”的结果吗?

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都说:知道啊。

再问:知道还这么干?

他们答:不这么干,怎么干呢?

我无语!

这是多么奇妙的社会现象啊!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假的、没有用的东西,但管的人还管,做的人还做。这是一种什么社会文化现象?


3
老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按各地教学设计要求,一般都是要求老师按课时形成教案。这么多个项目,每个教案至少写1500字吧?就以每周15个课时计算,老师每周单是教案就需要写22500字。一年按40周计算,老师一年在教案上要写90万字。

这么大的文字量,只有天才作家才能完成!老师除了“抄”,还有什么办法呢!

任何管理制度,如果超越了被管理者的实际承受能力,那只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公开对抗,要么消极对抗。“抄教案”就是老师被迫的消极对抗。


4
多以“教师活动”作为基本线索


真实的、完整的教学设计,一般发生在老师上公开课或比赛课的时候。以这样的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我发现这些教学设计是以教师活动作为基本线索的,一般教案都很详细。老师要讲的话,甚至学生要讲的话,老师都写得清清楚楚。对比戏剧的剧本,公开课的教案很有这么个味道。难怪大多公开课如“演戏”。




教学设计,主要应该设计学生活动,而不是教师活动。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我们的课堂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原因,即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对“老师在课堂上干什么”想得比较清楚,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干什么”想得不够清楚。这正是教学设计专业性问题之所在。



教学设计改革建议




教学设计的改革,既要从制度角度考虑,也要从专业角度考虑。这样双管齐下,促进教师做“与实际教学有更多联系的设计”,做“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1
确立“简单有用的教学设计”理念


所谓简单,就是要抛弃过于繁琐的教学设计程式,抓住教学设计中的关键要素。所谓有效,就是要老师做“与实际教学有更多联系的设计”,避免“抄教案”的怪圈。

教学设计的要素,我认为主要是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目标不能过于机械地要求每课都写“三维目标”,最好是强调“一课一得”,把每课要实现的核心目标写清楚。

教学设计写的文字太多,不仅耽误老师宝贵的时间,而且太多文字让老师上课时也不易把握,常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

教学设计文字太多,还不利于集体备课或课后的交流讨论。文字少一点,上课教师或参与讨论的教师都更易于建立课堂的整体感。

教学设计应该是粗线条的“蓝图”,而不应该是“施工图”。上一堂课,严格意义上讲不可能如机械加工一般“程序化”。每一堂课都可能是师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心灵对话的舞台”“灵性闪光的时空”“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旅程”,每一堂课也可能存在“意外的、美丽的通道”。教学设计所形成的“通道”,不过是如通向罗马的条条大道中的一条而已。为什么公开课大多缺乏生成,缺乏意外的惊喜?其中就有设计过细的责任。

2
多想少写


教学设计主要是“动脑”的工作。他不同于建筑设计、机械设计之类,除了“动脑”,还要大量的“动手画”。换句话说,教学设计在“动脑设计”之后,不必“画出精细的施工图”。让老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写”上,是缺乏实际意义的。


3
按课题形成设计


现在的教学设计一般都是要求教师必须按“课时”设计,也就是要求教师每一个课时形成一份教案。这一要求显得过于机械,而且导致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比如语文课,一篇课文可能要上二至三个课时,如果每课时形成教案,必有不少内容重复。

可以让老师按“课题”形成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而且有助于老师从多个课时的整体上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有些内容还可以尝试让老师按“单元”形成教学设计。比如语文的单元设计,老师可以设计出单元补充什么学习材料,如何在单元主题之上开展什么问题的讨论或辩论。数学通过形成单元设计,找准单元系列知识的起点和重点。在起点知识或是重点知识上强化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知道知识的“怎么样”,而且深刻知道知识的“为什么”。


4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基本线索


从“以教师活动为基本线索”,转化为“以学生活动为基本线索”,是教学设计应当实现的根本性转变。

之所以需要这样的转变,既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

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表现为探究、合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不同于过去以“听讲、答问、练习”为主的被动性学习活动。

从课堂教学核心问题来看,正如前文教育教学行为分析谈到的那样,之所以课堂行为单一,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基本线索,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重心不再是设计老师的课堂活动,而在于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课的环节,不再用教师活动来划分,而是用学生学习活动来划分。


5
采用框图式教学设计模板


现有的教学设计模板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文本式教学设计”,这种模板应用十分广泛。二是“列表式教学设计”,即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列。

笔者在反复与教师、校长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我个人经验,开发了框图式教学设计模板。这一教学设计模板在四川部分学校试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框图式教学设计有如下优点:

一是减少了教师书写时间,受到大多数教师欢迎。

二是有助于教学设计基本线索的转化,促进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多思考课堂中的学生学习活动。

三是课堂环节更加清晰。每一个框就是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活动,每一个学生学习活动就是课堂的一个环节。

四是有助于课后的讨论交流。比如,教师上公开课前,可以将框图式的设计呈现出来,参加讨论的老师对课堂整体结构一目了然。在教师公开课之后,可以很容易根据课堂观察,形成这堂课的课堂结构,讨论就可以更加集中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上。哪个活动改一改,哪个活动可以提前或是放后……马上就可以形成新的教学设计。

五是有助于教学设计检查。教学设计检查不能只查“有没有教案”,检查的重点应该放在“教案与实际教学有无联系”。学校领导或是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听课前可以要求老师出示教案。框图式教案可以在1-2分钟内阅读完,听课者可以观察实际的教学与老师的教案是否具有联系。当然,实际教学与教案有不同是完全可以的,不能要求“完全对应”。

有人可能会问,怎么可能听那么多老师的课啊?当然。这种办法从管理来说是抽查,任何单一的管理办法都不可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有这样的检查,一定比没有更有实效,这就足够了。

下面的两份框图式教学设计是笔者所做,可能并不成熟,只是提供一个模板供参考。

老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初期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难就难在教师心中的学生学习活动非常匮乏,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框图式教学设计模板1

《丰碑》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懂课文故事。

2.交流阅读课文的感悟。

3.在交流讨论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与条件。

2.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寻找论据。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2-3遍。

边读边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故事

复述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故事讲出来

(学生边讲,教师可边板书关键词)

再读课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再读课文1-2遍,

边读边思考——如何评价军需处长?

组内交流:对军需处长如何评价?

全班交流:对军需处长的评价?

(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最好能展开不同观点的辩论)

设计墓志铭:小组讨论,共同为军需处长设计墓志铭

交流展示评价:各组汇报设计成果,其他小组点评



框图式教学设计模板2

《抓豆子的比赛》(1课时)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数数与加法计算。2.应用分类和统计的初步方法。3.真实的合作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有序、有效的合作。

教学准备:每小组1个布袋,布袋中装多种豆子。

教学过程:

学生4人小组。每组分组长、记录员、复核员。

每人一张记录表,每组一张统计表。

每人从布袋中抓豆子一把,各自数数,并将数字填在记录表中。交叉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汇报小组成果,并评出团体冠军和单项冠军。



6
变“普查”为“抽查”


教学设计或教案的检查,现在普遍采用“普查”的方式。即到学期一定时候,每个教师把教案交出来“看”。不管是上级领导“看”,还是学校领导“看”,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教案或是教学设计一定是为教学需要而做的。当教案或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没有关系时,怎么检查都毫无价值。

教案或是教学设计可以采用“抽查”的方式,也许效果更好。各级领导到班上听课前,可以要求老师拿出教案或教学设计。领导不仅检查“有”或“没有”,而且通过听课,检查老师的教案或教学设计是否与实际的教学有联系。

可以事先订立相关制度。上课前,如果没有教案,怎么处罚;有教案,但教案与实际教学没有关联,又怎么处罚。

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样检查教案,是否会有很多“漏网之鱼”?是的,但有什么制度是尽善尽美的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