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9 来源:绵阳市教体局
作为四川省教体融合最早的市,绵阳市坚持以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为依托,积极整合教育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将体育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改革中长期规划,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大胆探索由教体结合向教体融合发展模式;坚持倡导“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理念,积极创建示范学校、后备人才基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推动教体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8所、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18所,建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全国排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3个,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6个。
一是教体融合推动学生素质提升。实施体育课程质量和竞技水平双监测,将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纳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管理,完善了教体融合评价硬性机制,以此督促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校长公开课”常抓不懈,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近三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优良率稳定在93%、25%,85%的学生掌握了1至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二是教体融合推动体育中考改革。注重技能考核和竞技考核相依衬,加大体育在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将中考体育分值提高至80分(占中考总分10%),并按照“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思路,设计“3+X”考试模式,倒逼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实行中考体育特长生专项招生,对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已注册的省运会适龄运动员实行免试录取政策或破格录取的待遇。
三是教体融合推动学校体育特色发展。结合该市足球发展历史,重点突出绵阳特色,深入开展以足球为首的球类教学普及,出台《推进校园“三大球”工作方案》《绵阳足球改革发展方案》,启动校园“三大球”四级联赛,球类项目普及率达95%。现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9所,三台县成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绵阳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在2019年国、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比赛中,全市61人入选全省校园足球最佳阵容、15人入选全国最佳阵容,居全省第一。
四是教体融合推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通过实施“项目进校园、教练到学校、运动员读名校”策略,发挥学训优势和选材优势,使竞技体育项目在学校落地生根,基本形成了“小初高衔接、校县市贯通”的竞赛体系,确保了“每班有队伍、校内有比赛、校际有联赛”,年均参与赛事活动的学生达40万人次。近年来,涌现出大批绵阳籍竞技体育人才入选国家队,代表中国在国际赛场屡获佳绩。
今后,绵阳市将坚持抓普及、抓提高,让广大青少年通过体育运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廖莉莎)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