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锦江区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立足文体,探究“神话”阅读策略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语文统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便是关注文体,注重文体教学。在近几年的语文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一直致力于文体教学的研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抓住同一类文体的特点,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期,四年级语文教研组深入开展“神话”这一文体的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老师们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行走在文体教学的路上。

11月10日,“神话”文体研究初期展示活动以游文秀老师执教《精卫填海》一课拉开序幕。黄伟副校长,锦江区教研员龚萍老师莅临指导。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神话”这一文体编排了四篇文章,而其中的《精卫填海》更是一个十分经典的中国神话故事。课前老师们通过研讨提出“神话”的教学仍需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紧扣“神话”的文体特点,以及单元语文要素,游老师抓住“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些地方让人觉得神奇?”、“本文体现了精卫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三个问题,立足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教师的目标意识、情境意识、故事意识、诵读意识,让课堂既热闹又有深度,同时让文言经典在学生的心底扎根。

课后,龚萍老师指出,《精卫填海》全文共35 个字,但却把一件事说得清清楚楚、曲折有序,文言的特点就是“言简意丰”,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抓住“神话”的文体特点,也要抓住文言的特点,让学生紧扣关键字词展开想象,去体会“神话”和文言的特点,这样的文本是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和语言魅力很好的范本,学生可在这样的文本样式中感悟积累、涵养语感,进而感悟神话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

神话故事的教学不仅要抓住神话的“神奇”以及人物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引导时要关注神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故事中许多优秀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根。《精卫填海》一文,站在许多学生的角度,精卫的所作所为是徒劳无功的,但从精神品质的角度论,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地想把东海填平的志向却比沧海还要浩大。所以,文字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与精神,这是神话故事得以流传千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对象的缘由。

通过《精卫填海》这篇古文的教学研讨,更加明确了“神话”教学的目标和文化内涵。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神话”这一文体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中,要更加关注文体的特点,探究其教学策略。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会继续深挖文体特点,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的课堂。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