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22
现象,一种生活化育人理念的更新;
内容,一种体验式问题导学的深究;
课程,一种结果型思维方式的转向。
“顺性适道,知行合一”的研学,
提供课程给予学子选择的权利,
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发育,
教育价值发展自己也成就他人。
清风雅雨间回望西康的研学课程
现象,一种生活化育人理念的更新
关注“想学、会学、善学、乐学”,让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有成;激励和引导适合学生自己的成功,追寻一辈子的幸福;以“需求-满足-价值”的社会规律,培育“会笑、会学、会说、会做”的未来生活的人;践行“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幸福温暖的教育”。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知行合一”,践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育人的创新形式和有效途径,是儿童与天地人物打交道的生活化教育。“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辩证地阐释且印证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自然体验与人文观照等有效途径让人的自然性(生理&生物)与社会性(社会关系)融通。
未来垂青“会笑、会学、会说、会做”的人
内容,一种体验式问题导学的深究
从“以教科书为世界”转向为“以世界为教科书”,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记忆教学与体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引导走向世界和直面社会,享有“自然-自信-自行”素质层级发展的生活化教育,践行“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社会体验、思维分享”的田园式研学。
参与John.Flower在云南大理的田野调查研究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越读(非阅读、悦读)和研学,就是学知识、见世面、参体验。学习方法就是问题导学,以任务清单为驱动,以未知的问题引导学习方向,以融入社会与自然去体验,以思维分享与交流评价为结果,强调研学资源、项目分组、研学导师、思维导图、生活对话在各环节中的重要性。在缜密有序的研学过程中,提升儿童的社会技能、动手操作、批判思维、社交能力、信息处理……同时,关注儿童的图文阅读能力(文本、实验、图表、符号等),让科技赋予人文的力量等。
课程,一种结果型思维方式的转向
根据育人目标去整合研学资源,根据内容策划去执行研发课程,根据课程功能去系统设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践、校本课程社区化实践、乡土课程序列化实践、选修课程个性化实践。课程内容设计,以指向学生的发展与未来为结果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顶层设计,重点梳理区域性研学资源,归宿点在于一体化研学课程的落位。
家校社融合的“我在蜀人原乡学非遗”研学
研学,学而有研,研而必学。研学资源,务必整合家校社共育的功能;研学范围,走向世界并非一定要走出校园;研学内容,强调儿童所在学段的学科融合;研学目标,定当是未来指向的课程;研学组织,导师牵引与自治管理相互支撑;育人是目的,研学是方法,旅行是手段,基地是依托。
基于生物学科知识的研学“米酒酿造”
研学,是给学生提供体验、展示、分享等机会,应用学科知识、养成研究态度、锻炼社交能力、培育信息素养……教育,是挖掘与展示儿童的潜能。以“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思想的触发、文化的熏陶、艺术的感染、科学的启蒙、职业的认知、方法的习得”为启示点或落位点,从研学资源转向为育人目标去设计研学课程内容,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模型,是一种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卓越教师行动计划之36项研学策略
视频,一场纯粹的研学主题教育对话
交流创生智慧,互动滋生友谊。2020年4月21日20:00-21:00,走进了“营地教育大讲堂·研学营地教育校长高端论坛”的直播间,作了题为“研学的内容设计与学生的思维发育”讲座。本次论坛由“教师人才网”主办,营地教育网承办,听众1100余人。在直播过程中,得到了四川省行知教育网、师陶学刊、今日头条、网易、新浪等媒体关注与报道。
参加研学课程的教育主题演讲/资料图
四川省行知教育网付艺薇:“您是一位真正有教育情怀的老师、有实战经验的校长。王秘书长,刚刚听完您的直播,收获颇多,干货满满。没听到的研学从业者,真的可惜了……王秘书长把研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贯通了,不再是表面的浮浅的研学。”
营地教育网创始人刘胜海:感谢王校长的精彩分享!通过王校长的分享,让我们从一个教育者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及身体身心成长的规律的角度出发,知道了如何真正从学生主体出发更好的做好研学课程及营地活动。
直播大课堂网友韩玲:“今天通过营地教育网直播,听了王堂兵校长谈研学,感受颇深,孩子不只是学习课本知识,更早上社会这门课才是学校结合教育重中之重。王校讲到‘学习知行合一,形象阳光自信’,这点太重要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身心健康,影响现在是学业,往更远了说是影响到将来的一个家庭,而沟通交际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之本。未来生活需要什么样的人?会笑、会学、会说、会做,不仅仅是孩子应该学习的,作为一个成人我受益匪浅。感谢王校分享,通过这堂课我热爱上了研学这门课程。”
研学导师张丽:来看了回放,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感动,满满的收获。研学课程,值得深究与反思。感谢王校。
来源: 端禾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