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2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支持。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融合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也强调,要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支持,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推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协同发展。
阳春三月,万物生晖。3月20日,“真情境·大课堂”指向孤独症学生社交技能提升的生态支持教学研讨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本次活动为成都市高中课程超市菜单培训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办,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宋文红主持。
# 真情境·大课堂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赵斌教授,成都市教科院特教教研员常利梅老师、丛禄博士,双流区教育局信息科袁源科长,双流区教科院李顺榕副院长,双流区教科院特殊教育教研员彭文平老师,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双亭参加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成都市各区(市)县的特殊教育教研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骨干教师等近200人。
活动伊始,双流区教科院李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她首先对参与本次活动的全体教育工作者表示诚挚欢迎,并强调特殊教育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院长指出,当前双流区正处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教育的整体质量,期待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搭建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平台,深化校际协作,创新教育方法,切实提升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质量。
随后,双流区教科院特殊教育学科中心组成员、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李艳老师带来了一节生动的生活语文口语交际课例《我们一起玩吧》,李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真实情境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孤独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交往能力。
李艳老师携磨课团队成员:实验小学胥艳老师和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晚钰老师共同分享了《依标扣本,以学定教——促进孤独症学生社交能力的课堂实践探索》,从课标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本课在孤独症学生社交技能提升方面所做出的实践探索。
双流区教科院特殊教育学科中心组成员、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曹娇老师则带来了《随班就读孤独症学生学校适应的评估与实践》的精彩分享。曹老师围绕孤独症学生学校适应现状评估、学校适应目标体系梳理、三层级学校适应支持范式构建等方面展开讲解,充分展现了双流区在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适应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西南大学赵斌教授以《融合教育背景下孤独症学生的生态支持策略》为题,系统阐述了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点、干预和教育挑战、教育安置问题,并强调了融合教育的价值。他从理论到实践,详细介绍了在融合教育环境中为孤独症学生提供全方位生态支持的重要性,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的多元支持策略,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孤独症学生的需求,促进其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全面发展。
最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教研员常利梅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对双流区在孤独症学生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常老师强调,孤独症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仅关系到这些孩子的个人发展,也体现了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她呼吁广大教师应当持续深化对孤独症学生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加包容和支持的态度,为孤独症学生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孤独症学生的教育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融合教育是孤独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的生态支持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为孤独症学生创造更加包容、温暖的教育环境,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