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4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国就是盛产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高峰并立、到汉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从自然之美、到胸怀志向、再到直抒胸臆、诗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正因如此,诗歌教学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和学校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月19日下午,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有幸请到了《四川教育》首席记者余小刚老师来到学校,为我们带来《教师诗歌素养与学校诗教课程》的专题讲座。
诗是一份理想,一盏明灯,一点意念,一份寄托,一缕阳光。余老师从诗与人生谈起,引发老师们的思考:为什么人们把世间的一切美好都给了诗?我们心中的诗意是什么呢?余老师说:诗是生活的体验,是情感的疏导,是审美的艺术,是思维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的境界。是啊,人生有诗才美好!人有诗心万象乐,人怀诗心情可疏,人具诗心万事安。
接着,余老师从“教师以诗塑自身”“以诗塑人人更优”“从事诗教有素养”三方面,具体指导老师们如何进行诗歌教学。余老师指出:以诗心发现学科问题,以诗境创设教学情境,以诗言整合教学语言,以诗艺设计教学流程,以诗美营造教学氛围,以诗智提醒家校关系。余老师希望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有充足的诗歌素养,并为老师们指出了诗教素养的方向:了解民族诗歌文脉,形成诗歌文化体系;能够独立从事诗歌课堂教学;能够参与学校诗歌课堂研究;能够总结自己诗教的特色和风格。
专题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积极交流,纷纷提出了自己在诗歌教学中的困惑,余老师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这次讲座,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增强了老师们对诗教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愿诗的圣洁,伴着老师们一路美好!
编辑:如月
责编:叶茂
来源: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