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17 来源:四川行知教育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亲切而真诚的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和关切,指明了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申了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的的亲民、爱民、为民宗旨,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指路明灯。作为奋斗在农村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觉得使命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农村普通中学。她以九十年探索与坚持的历程,努力实践着我们党和国家教育为民、立校为公的情怀与初衷。1928年,中共早期党员徐一鹏(栟茶党支部书记)会同本邑平民教育家缪文公等先贤,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以救国启民、振兴乡村、追赶文明为目标,吸纳陶行知平民教育理念,借鉴实业家张謇先生的办学思想,发起开办了第一所农村中学。学校顺应历史潮流,高举科学与进步大旗,反对封建迷信,普及文化知识,实施职业指导,受到了乡民的拥戴与欢迎,为提升民众素质、解救民生疾苦、提振地方经济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后,学校虽数易其址,历经周折,但教育为民、立校为公的平民情怀未有丝毫衰减。抗日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以师生地下党员(1943年,后来曾任吉林省委常委书记的高景芝同志担任栟中党支部书记)为中坚,克艰历险,坚持游击教学,一面习武御敌,一面教习百姓文化,解救群众困境,与人民安危相共,鱼水共融,有力的传达了党的抗敌主张和党的教育思想,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增强了党的群众基础。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栟茶中学继续立足乡村实际,不断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呼应时代要求和民众期盼,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上,对广大普通工农子弟特别亲睐,特别关心。思想上关切,生活上关怀,情感上关爱,使一批又一批工农学子,带着理想,带着情怀,垫高了起点,实现了理想,改变了命运,一个又一个平民家庭走向了希望,奔向了小康。即使是在文革动乱时期,栟中人依然不忘初心,牢记宗旨,以自己的坚持与变通,恪守着党的教育初衷,践行着教育人的大义大爱。他们利用学科优势和地域特色“打擦边球”,将劳动课上成科普课,将体育课上成爱国课;利用建设“农场”时机,加强爱民教育、感恩教育、意志教育和品格教育。总之,绝不浪费一份教育资源,绝不错失一次教育时机。
跨入新世纪以后,栟茶中学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将平民教育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确立了以平等教育为基本内涵的教育导向,提出了“让每个孩子在平民教育中享受成功”的口号,以平民教育家姚止平同志为杰出代表,党政一致,师生同心,家校协力,演绎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一颗蛀牙”“美丽的美工刀”“赤脚走在楼梯上”等一系列感人故事。从最后一名孩子关注起,教育“扶贫”,教学“济困”,“在乎每一条在乎的小鱼”,“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坚持“发展率才是最佳的成功率”,“百姓的口碑才是最靓的奖杯”,“人民的满意才是最美的心意”,将一届又一届的成功学生扶上了驰骋理想的骏马,让一户又一户普通人家登上了奔向小康的航船。
走进新时代,栟中人乘着科学发展的春风,贯彻中央精神,呼应时代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长期以来形成的平民教育校本经验为积淀,不断充实和优化平民教育内涵,明确将“培养有平民情怀、有担当精神的人”作为新时代的育人目标,着力从公平、全面、适切、优质四个维度践行。
我们的“公平教育”就是坚持一视同仁的教育视角,肩负赈济寒门的责任使命,秉承成就学生的教育态度,坚持全员进步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同等教育的机会,成就同等精彩的人生。
我们的“全面教育”就是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立德育“头牌”,引领学生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树智育“王牌”,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科学精准指导,保持“教学”质量高位走强;夺体育“金牌”,彰显传统优势,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多维度渗透美育、劳动、环保、安全教育,努力实现学生全素质和全方位成长。
我们的“适切教育”就是坚持适度教育,倡导科学定位,知能并举,协同发展;坚持适合教育,倡导精准指导,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坚持适时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顺势利导,有效思维。
我们的“优质教育”是多元的、鲜明的。“优质”以“超越常规”为特质,“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栟中现象”诠释教育内涵;“优质”以“平民情怀”为标志,“对人民有真感情,真心为人民办实事”让“栟中品牌”彰显教育立场;“优质”以“担当精神”为己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栟中精神”映衬教育使命。
栟茶中学地处农村,切身体会到我门党和国家情系“三农”,殷切关注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栟茶中学已经并正在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地方的振兴和发展尽职尽力。在地方党组织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首先以自身的振兴带动乡村的教育振兴,为打造一方优质教育资源做好表率,同时,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地方振兴提供人才“优盘”,利用自身的形象效应为地方发展筑巢引凤,可以说,我们栟茶中学跟乡村、乡民、乡情、乡韵早已血脉相连,难舍难分,已经并将一直是休戚相关、共生共荣的命运共同体,我们有义务,也有决心、有能力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康 群)
(编辑:晓岚)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