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5 来源:通江县教科体局
通江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区位劣势突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家庭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县适龄儿童面临着不同程度上失学辍学风险。近年来,为啃下控辍保学这个“硬骨头”,该县创新举措,努力守护每个孩子的上学梦,让上学路上不少一个人。
一、台账化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应读尽读。完善县、乡镇、学校、村居和家庭“五位一体”控辍保学体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责任到“六长”。进一步明确控辍保学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的“六长责任”;在政府部门实行“县长包乡、乡长包村、村长包社、社长包户”,教育系统实行“局领导包学区、股室包到校、校长包到班、教师包到生”的“双线八包”网格化工作机制,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合力推进控辍保学。排查分“五步”。推行台账化精细管理,教育部门牵头负责、部门乡镇统筹联动、村社干部积极参与、学校主动作为,教师进村入户按“一查二清三建四严五保”工作法紧盯边远山区等重点区域,单亲、孤残等重点家庭;严格把控流动人口等重点群体,八、九年级重点学段,排查3-18周岁学生及18周岁以上建档立卡学生11.5万余人;摸清全县7.7万余名适龄儿童少年基本情况;分村分类建立7.7万余份“1+X”就读佐证资料档案。劝返限“一周”。建立1357报告制,对有辍学倾向、无正当理由1天不到校的学生,由班主任劝返;3天不到校的,学校安排专人劝返;5天仍不返校的,学校向当地政府报告,由政府向监护人发出《限期复学通知书》,要求7天内务必返校,成功劝返十多名学生辍学,把疑似辍学消除在萌芽状态。衔接认“两校”。严把小学、初中衔接关,落实“小学包送、中学包接,小学包核、中学包劝”责任机制,打通小升初信息通道,协同做好宣传,及时反馈入学信息,做好追踪和劝返复学工作,实现6200多名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
二、精准化资助,确保贫困学子应助尽助。精准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实现教育资助“全程覆盖、无缝衔接”,无一学生因贫失学。通江二小柏江扶贫典型案例在教育部网站刊发。“线上线下”全覆盖宣传。通过乡镇干部会、村社群众会和帮扶坝坝会宣讲教育惠民政策,通过“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资助政策回家,通过“村村响”播放教育扶贫宣传快板;通过电视台、手机台等播放教育惠民访谈节目,通过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宣传,让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一书一函”点对点告知。向县外就读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长发放《教育资助告知书》2700多份,告知应享受的教育资助、金额和申请流程;向就读学校邮寄《教育资助提示函》2700多份,函请相关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兑现教育资助政策。“六个精准”一卡通兑现。健全奖、贷、助、补、减、免“六位一体”学生资助体系,坚持对象认定、资助标准、评审流程、兑现方式、发放时间、专账管理“六个精准”,通过“一卡通”足额发放教育惠民资金5900余万元惠及学生4.7万余人次。投入2700余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3.8万余人,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000余万元缓解近7000名贫困大学生入学困难。“一人一码”便捷式查询。开发建成教育扶贫云平台,根据学生身份证号码,生成专属二维码,通过手机微信、QQ扫描二维码自动生成电子明白卡,学生享受资助种类、资金金额、兑现形式一目了然。
三、均衡化育人,确保在校学生应留尽留。坚持县域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让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该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三五三法”改环境。按照“保基本、补短板”的要求,采取“三五三”工作法推进项目建设,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建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配齐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全县49个乡镇“乡乡有标准中心校”全部达标,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1358工程”育名师。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青年教师1358培养工程为抓手,通过入职培训、学科能力检测等活动分层错位培训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李怡获“全国优秀教师”,雷斌、宋国莉获省级表彰,4人入选全市首批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领衔人,《教育导报》整版报道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做法。“课内课外”提兴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因人施教,放大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创新开展课外活动,根据学生兴趣组建社团,利用课后服务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活动,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定性定量”促质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考试成绩+发展趋势”评价,对“质量上行”的学校给予奖励,对“质量下行”的学校进行解剖、问责。在高中教育阶段,根据高一下达升学任务进行定量评价,根据学校课程建设、教学常规等进行定性评价。通过“定性+定量”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