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22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冬至大如年呢!”元音小学的老师们在黑板上边画边解说:“一条丝线快用完了,就在两头分别打一个结,表示终结,结束。在古代,‘冬’和‘终’是同一个字。冬至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所以就用这个字表示‘冬’……”
孩子们听着,一个个眨巴着大眼睛的,歪着头思考着。
在元音小学校“元·认知”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每一个节气到来时,师生总会准时赴一个时间的约定,学习节气字源、节气诗词,了解节气三候、节气民俗,开展有滋有味的节气实践。
“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燕京岁时记》
我国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馄饨”谐音“浑沌”,有糊涂不开窍的意思。冬至吃了馄饨,会让人变得聪明,并且不会冻耳朵。上完节气文化课,老师们拿出准备好的肉馅、面皮、手套等,开始教孩子们包馄饨,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瞧,小老师们也上场了,一招一式像模像样;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热热闹闹。
“老师,我想包五层皮的。”
“可以试试。”
“老师,我这个是小鱼形状的,还在游。”
“哈哈,很可爱嘛!”
“老师,我想包很多肉,我喜欢吃肉。哎呀,我的馄饨!露馅儿啦!”
“肉馅太多,馄饨容易散开哦!”
“老师……”
“老师老师……”
不一会儿,各种造型奇特的馄饨排列在了一起。老师们请小朋友观察这些馄饨,介绍馄饨。有些孩子还给自己的小馄饨取了好听的名字“小鲨鱼馄饨”、“竹笋馄饨”、“小船馄饨”……孩子们想象奇特,妙语连珠。
包完后,咱们还评选了“最具创意奖”、“最佳馄饨名”奖!
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尝到了“节气自制”牌美味馄饨!
元音小学创造一切条件让传统节气文化融进现代孩子的日常生活,体会劳动的智慧,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圆满、有趣,这样的节气课程孩子们特别喜欢!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 成都天府新区元音小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