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天府新区

天府三小《陶行知教育小故事》阅读分享会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可想而知,读书就是为了追求上进,读书是开辟辉煌前程地奠基石,读书是汇聚成浩瀚大海的源泉,读书是驰骋于苍茫大地的动力,读书是翱翔于辽阔长空的翅膀。

教育,天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

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唯有读书。本周将由陈潢源、黄玉霖两位老师为大家进行读书分享。

故事一、遵循天性 分享人:陈潢源 

陶行知先生十分善于演讲,这一次的演讲,是在1938年武汉大学所做的一次演讲。只见他不慌不忙拿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未曾开口,将全场扫视了一圈。不慌不忙的从皮包里抓出一直活蹦乱跳的公鸡,又抓出了一把米洒在了桌上。陶行知用左手按着鸡的头,逼着他吃米,鸡始终不肯吃。接着他松开了手,后退了几步只见公鸡抖抖翅膀,从容的低下头吃米。

陶行知说:各位你们都看到了把,你逼着鸡吃米,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自己主动的去吃米。

陶行知又扫视了一圈会场后,说:我认为教育就想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及时去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的多。

如今的教学,不再只是填鸭式教育,现代的教育应该要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任何事物最大的动力都是源自自己本身的兴趣。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我们身为教师需要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能让一堂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故事二、 “拆表的故事” 分享人:黄玉霖 

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好奇心”的正确使用与否,往往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伽利略看到吊灯摇晃发现了单摆,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等,都是始于最开始的好奇。孩子想要拆表是听到表里滴答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是出于好奇。陶行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并没有责怪他,而是带孩子到修表师傅处观看师傅修表的过程,这一做法,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极大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去钟表店观看修表过程,钟表店成了学校,修表师傅成了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学习不应只局限于学校,生活处处蕴含知识。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去观察周边事物,在认真观察中思考,发现事物中所蕴含的奥秘;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之法。这也正与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中“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阅读—分享—行动,从阅读中不断汲取知识和精神力量;在分享中交流和思维碰撞;在教育行动中传播学生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行动着,为了更好的成长,为了更好的教育。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天府三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