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天府新区

元音课程 | 走进非遗文化之四川清音

这是一段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四川清音

演唱者是国家一级演员李月秋

歌声如红色的相思豆

纷纷跌落在白瓷盘里

温柔了岁月

抚慰了时光

李月秋(1925--1996),成都人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顾问

成都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四川清音是四川汉族地区说唱音乐的代表曲种,起源于城市小调,曾称“唱小曲”;因演唱时多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被称作“唱月琴”、“唱琵琶”。

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 , 随着商贸活动的日趋频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唱曲艺人跟随商船溯江入川行艺,唱曲卖艺为生;湖广填四川时期,各地移民进入四川,带来各自家乡的乡音小曲。渐渐地,来自南北各地的时调小曲、戏曲音乐被四川唱曲艺人吸收,与四川民歌融合碰撞,诞生了四川清音。2008年,我们的四川清音已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四川清音所用乐器

请输入

 鼓  

檀板 

四川清音演员 手执鼓板演唱

四川清音在演唱时最有特点的是它独有的哈哈腔,这一独特的润腔手段与西洋美声唱法“花腔”颇为类似,既是考验唱功的“珠穆朗玛峰”,也是四川清音的代表性声腔,四川清音因此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其创始人即为李月秋。

李月秋嗓音甜美,20世纪40年代即有“成都周旋”的美誉。1947年,在盖兰芳建议下,李月秋将清音由怀抱琵琶、月琴演唱改革成站起来敲打鼓板演唱,这小小一步,却是四川清音发展史上的一大步。从此,四川清音作为一个独立的曲种,才真正站了起来。1957年7月,李月秋参加苏联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的四川清音《小放风筝》《忆我郎》《青枫叶》,荣获声乐比赛第一名并获金质奖章,回国以后,名声大噪,工厂、农村、学校,只要有演出,都在唱清音。李月秋演唱的代表曲目有《断桥》《小放风筝》《布谷鸟儿咕咕叫》等。

布谷鸟儿咕咕叫

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描写了布谷鸟还在深山睡觉时,我们的春耕已经开始了。芒种前后,四川乡下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布谷,布谷”的阵阵鸟啼声,叫声是四声一度——“布谷布谷,布谷布谷”、“快快割麦!”“快快播谷!”

小朋友,现在你是不是很想来唱一唱四川清音?那就跟着元元姐姐唱起来吧!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 成都天府新区元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