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天府新区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首届新教育实验网络开放周致辞

作者|朱永新

来源|守望新教育


       大家都知道,每年4月的开放周活动都是为每年7月新教育年会做准备的,年会的主题、年会的叙事、年会思想的准备,都和开放周有关,所以我们这次的开放周,在线持续2周、4个整天,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次我们实验区也是非常给力,7个实验区8场活动,新时代、新父母、新课程、新生命、新阅读、新合作、新教师、新教室,利用双休日2个整天,可以说这是一场非常丰富的精神盛会。

      我觉得这次开放周活动,将对探索新时代中如何做德育工作产生重要的意义。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新教育实验课程体系里面从“真、善、美”大环节来说,“善”是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三足鼎立,而且它是最基础的。教育学鼻祖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前两天,我在和中学生讲课的时候也曾说道“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其实讲得就是德育的意义和价值。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关于德育,有两个文献,是新教育实验这么多年来探索的重要的成果,一个就是在《我的教育理想》里面,讲到的德育主张,八个德育主张在今天看来依然很重要。(《我心中的理想德育——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八个德育主张

       1、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2、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3、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4、要注重学生寻找人生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去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5、要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和目标,让德育具有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重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的目标体系。

       6、要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7、应该让学生能够学会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8、建设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这八个方面,我觉得其实可以称之为我们德育工作的八个原则,但是这些原则性的理念怎么变成课程?怎么变成学校教育的实践?这个我在去年的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已做过阐述。(《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朱永新在新教育洛阳国际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新德育不仅仅讲原则,讲方法,我们还要探索一些具有新教育特色的课程和特点。第一,我们要把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做实即把内容课程化,第二,研发一些具有新教育实验特色的独特的戏剧,如生命叙事剧和德育的结合,过去我们总把生命叙事剧和阅读紧密联合在一起,但我们也能看到戏剧的治愈作用,戏剧的德育功能是非常强大的,我也注意到有实验区已经对此进行探索。但今天,我特别想说的是,结合我们今年在大丰要召开的新教育年会,我期待能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如何守住底线道德?


       因为,我们把德育分成三大重要部分:私德、公德和大德。例如师德有哪些是必须要做到的“底线道德”呢?“讲真话”就是底线道德,这次疫情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让每个人懂得了必须在任何时候坚守“讲真话”的底线道德;又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底线道德。我们能不能系统地总结一下,研究一下,各个学校能否自发组织教师发散思维我们基本的底线道德在哪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我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底线能否概括成几条“几要,几不要”呢?我们可以参照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体系,参照过去的五讲四美三热爱,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可操作,一看就懂,一做就会,而且需要配套训练的方法。我觉得底线道德问题可以是年会中探讨的内容之一。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规则意识


       我注意到今天我们海门老师会就“规则”作内容讲述。去年,我们新公民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张卓玉厅长也在新教育国际教育论坛谈到了规则意识的问题,怎么样让规则意识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信仰?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规则意识是实现契约精神的前提。为什么要有法制呢?为什么有人做违法的行为?为什么在企业里面有法务呢?这和诚信、守约、法制都有密切关系。不是简单地遵守规则,我们怎么样以班级为单位制定规则,又比如学校的校规具体由谁做主?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模拟课程


       这次提出的模拟课程,这些模拟课程过去没有很好地结合德育进行展开,其实我们知道德性和知性的养成,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点在于德性一定要通过活动,知性可以通过阅读,可以通过研究得以解决知性的问题,但是德性的养成一定是通过活动来塑造的。所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以模拟的方式,以一种角色的扮演和体验的方式,通过一个情境的进入和沉浸,这样的活动体验对一个人德性的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三大板块“模拟政协、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过去我们简单地把“模拟政协”看成法制教育,把“模拟联合国”看作是外语教育;其实不是,它应是全方位的教育。我觉得我们对模拟课程、模拟教育,还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深化、细化。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德育这个版块是我们所有新教育卓越课程体系里面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版块。我们对这个课程的体系化、完善化的成果,希望这次年会上能有比较好的呈现。


       今年也是新教育实验的20周年,我觉得在我们20年的时候,我们把“立德树人”来作为我们工作的主题,作为我们课程建设的主题,能让新教育的卓越课程体系划上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不过句号是初步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德育对于整个学校的教育中相对来说是既软又硬的一门课程、一项工作。德育做得好,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过去我们讲健康是1、其他都是0,这是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说的,但是我们同样在生命教育的角度中还讲过一句话“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在一定程度上,长宽高都和德育有关,其中“高”和德育的关系更大。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帮助我们每个人建立起真正的价值观和人生的信仰,一个人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建立了,他人生的意义也就“站住了”。所以,我们如何做好德育课程的开展,希望各个学校能够创造好的方法。我一直都说“新教育实验”是大家的共同创造,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开放周,7个新教育实验区把大家在实践中的探索,能够更好地更多地呈现出来,而我们也会把相关材料汇编入2020新教育年度主报告中,同时精选出优秀的叙事内容,邀请优秀案例在年会上进行精彩地呈现。


       最后,希望大家新的学期,能有新的景象。谢谢大家!

       (文章转自守望新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作者审阅。)


       人间四月,疫情未了,山川阻隔,网络为桥。4月11日上午,“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借助CCtalk平台,如期开幕。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11日上午专场由江苏海门实验区承办,主题是“新时代,新德育”。上午9时,主持人——新教育理事会理事长、海门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许新海博士准时出场。他简要介绍了本次线上开放周举办的背景和意义,指出本次开放周活动,将对探索新时代中如何做德育工作产生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先生首先致辞。他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阐述了他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中提出的八条德育原则,他提出要思考如何守住底线道德、如何让规则意识成为人生的信仰,希望各实验区、实验学校为探索德育课程、建构新德育课程体系多做研究。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第一位讲述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小学部校长祝祖岗。他讲述的题目是《为儿童拥抱未来的自己提供N种可能》。他以模拟销售、模拟银行、模拟拍卖等课程为例,进行了新教育模拟课程叙事。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接着,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市中南国际小学党支部书记施健和她工作室的樊健、张晓辉老师共同进行了规则素养课程叙事。施健老师讲述了学习规则、思辨规则、践行规则、省悟规则等规则素养培养的基本策略。

       樊健、张晓辉两位老师的讲述穿插在施健老师的讲述过程中。樊健老师是海门市东洲小学教师、南通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她以《父子行动:共筑规则之路》为题,介绍了她的班级通过父子徒步、父子打球、父子观影等活动,培养学生规则素养的故事。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张晓辉老师是海门市能仁小学教师。她所带班级曾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2019年度完美教室。她以《在童年种下“规则”的种子》为题,分享了小学低年级规则阅读课程研发和实施的故事。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最后一位讲述的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海门中学附属学校党支部书记蒋国生。他以《奠定未来卓越领袖的基础》为题,介绍了领导力素养课程实施的故事。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主持人许新海博士对三个课程讲述进行了点评。他说,三个课程讲述比较好地体现了新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新德育课程的主体。新德育的过程是生活的,新教育更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新德育课程的学习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他希望全国新教育各实验区、实验学校的校长老师们一起深度卷入新德育课程的探索之中,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根据安排,2020年新教育年会将以“新时代 新德育”为主题。本次线上开放周旨在给新教育年会做先行探索,共分4月11、12、18、19日四天、八个专场进行,由江苏海门、新沂、山东诸城、河南洛阳高新区、江苏泰州姜堰、四川成都武侯、河南焦作等新教育实验区共同承办。

       本次开放周是疫情背景下,新教育开放活动的一次新尝试。疫情阻断了新教育人的距离,但阻断不了新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11日上午首场直播,参与者就达到了六万多人次。本次开放周将为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推进带来新的助力。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新课程 新德育

——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举行诸城专场


       4月12日上午,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诸城专场在CCtalk平台成功举行。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首先讲述的是诸城市东武学校教师王玉金,他所带班级曾获评全国新教育实验2012年度十佳完美教室。他以《经济课程绽放花儿朵朵》为题,分享了嫩芽班的经济课程。经济课程让小嫩芽们学会了自律,注重品格修养,班级里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风,绽放着幸福之花。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接着讲述的是全国新教育实验2018年度榜样教师、诸城市密州路学校教师李洪芹。她以《厚积读写之根,培育素养之花》为题,讲述了自己引领着孩子们体验生活、海量阅读、多维晨诵、读写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切实让读写课程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让他们的生命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第三个讲述的是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诸城市大源学校教师孙莎莎。她以《微电影,吻醒生命的成长》为题,讲述了自己和幸福娃们共读共写共拍的幸福生活,正是微电影课程丰盈了她和孩子们的生命。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最后,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进行了点评。他从三位老师的课程讲述出发,从纵向分析德育素质结构着手,系统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德知”“德识”“德行”“德性”的关系及其培养策略的注意点,强调“‘德知’是可教的,‘德识’‘德行’‘德性’都不是教出来的,需要体验,需要领悟,需要反思,需要自主构建。德育是关系性的,是对话式的和交往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和传授式的。”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4月12日上午专场由山东诸城实验区承办,主持人是诸城市教科所副所长、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山东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张加强。

       诸城市于2012年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参与。八年来,诸城实验区围绕新教育核心理念,融合县域实际,建设实验团队,强化行动研究,塑造榜样教师,落实十大行动,构建了新教育区域推进的引领、共享、展示、科研、督导等八项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时代 新德育——全国新教育实验线上开放周


       2016年,诸城实验区成功承办了全国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研讨会。诸城的新教育实验成果,得到了朱永新老师及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和赞誉。诸城市高质量培育种子基地学校,全方位建设种子教师团队,深层次培育重点项目,又先后承办了2016、2018、2019年度全国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成为“全国新教育种子示范基地”,打造了新教育实验的“诸城模式”。

       4月12日上午专场是诸城新教育实验成果在全国新教育共同体的又一次成功展示,在CCtalk平台上吸引了近2.5万人次参与。

       新课程,新德育,所有的课程无不承载着德育的功能。新教育线上开放周诸城专场启示人们以课程为载体,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价值,使课程的实施过程很自然地成为道德养成过程,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学校生活的每个环节。

            

来源:文章转自新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转载来源:让梦想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