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 四川新闻

陶行知逝世74周年——向陶行知学习  做合格的人民教师

7月25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逝世74周年纪念日,斯人已逝,但其思想依然像一盏明灯,对今天的教育思想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裕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32年的执教生涯中一直不断学习并践行陶行知思想,他将自己的感悟书写成文字与大家共勉。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当教师的头衔被冠之以“人民”二字以后,一种伟大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使命感永藏心头。如何才能够对得起“人民”二字,如何才能够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伟大称号,细细想来,也许这最佳的路径之一就是:“向陶行知学习”。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史上教育改革创新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急国家与人民之所急,想国家与人民之所想,他举起了“教育救国”的大旗,行走在中国教育的大道上。他入主安徽公学,开启“生活教育”之路;他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立志为中国农村培育最优秀的教育人才;他创办重庆育才学校,为难童们开启英才教育;他创建“山海工学团”,把科学文化“下嫁”给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他创建重庆社会大学、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师资队伍;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陶行知,一个卓异天下的教育家,一个流芳千古的好老师,他被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共和国主席宋庆龄和才情卓绝的大师郭沫若不约而同地将他和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相媲美,宋庆龄主席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大师赞叹道:“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

新的背景下,谈及向陶行知学习,我的感悟是——

第一,学习陶行知,追求一个目标——“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陶先生告诉我们:“教育是立国之本。”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正由于如此,我们才真正懂得:“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循着陶行知先生的思路,我们发现:教育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春秋冬夏。换言之,人类之所以需要教育,就因为人类永远都不满现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对现实的超越。教育,需要适当的乌托邦。

向陶行知学习,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事业,无数事实证明:“没有理想的教育,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教育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标,因为有了理想而更有理性。任何学校、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平,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要想得到太阳,你可能得到月亮,要想得到月亮,你可能得到星星,要想得到星星说不定你什么也没得到。可见,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理想,教育自身需要理想,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因此,学会拥有理想,就成为做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前提。让我们与陶行知先生为伍,像他一样:“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成为一个教育理想的守望者、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育者。

第二,学习陶行知,弘扬一种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离去”,做一个能奉献的教师。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面对着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陶行知先生心中无比的焦急,他对于农村教师寄予厚望,他深情地说道:“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我们要想成为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好老师,我们首先需要的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面对各种诱惑不动心、面对各种不良的刺激泰然处之;有了这颗“平常心”,我们就能做到“对生活知足常乐,对工作与事业永不满足”。其次是要注意让自己有一颗上进心,不断地培育自己的悟性;让自己的眼光不断地放远些,力争看到别人看不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让自己对人生、对学生、对教育永远充满希望。再次要让我们自己有一颗热忱心,对生活、对工作、对学生永远保持一股旺盛的激情与热情,带着激情与热情去生活、去工作。

第三,学习陶行知,坚持一个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一个实施“真教育”的教师。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在陶先生的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真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园,村民都变为快乐的活神仙”。要实施“真教育”,首先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停歇地学习、学习、学习,陶行知对于教师的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我提出五项修养:一为博爱而学习,二为独立而学习,三为民主而学习,四为和平而学习,五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向陶行知学习,要想做一个好教师,首先就要争取做一个“饱学之士”。要达到“饱学”,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读书、读书、读书。教师读书的高度将决定生命的高度,生命的高度将决定教育的高度,教育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学生的高度决定未来的高度。其次我们不仅要读与自己所教学科相关的书籍,还要主动广泛阅读,就像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读书犹如蜜蜂采蜜,不能老是在一个地方采,这样所得就会有限”。再次,我们要学会并坚持边读书边思考,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真正理解教育、搞好教育,帮助我们学会跳出教育谈教育,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观点切入教育,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亲近教育的本质,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第四,学习陶行知,实践“一种做法——教、做、学合一”,做一个不断创造的教师。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向陶行知学习,我们首先需要像陶行知一样相信每一个儿童,坚信“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其次就是努力做到做好“六大解放”,即“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再次就是要向各种优秀的老师学习并不断地创造,“象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儿童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这里的教师们,要有爱迪生母亲那样了解儿童及帮助儿童从事特殊的修养……”“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第五,向陶行知学习,培育一种情怀——“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救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向陶行知学习,首要做到的就是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做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要努力地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力争做到对自己的学生的一切的一切“心中有数”“如数家珍”,不仅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关注学生的明天。再次就是争取做到每天都能够给学生一些惊喜、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每天都在想着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想着他们为了更好地应对明天的挑战应当具有那些最为基本的素质与品质。

让我们坚持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每天要四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努力地做到:“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真正成为一个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的、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作者:刘裕权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成都师范学院教授

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四川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