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四川行知教育网
任何一个群体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着共同愿景、有着公认的领袖与核心人物、步调一致且行动有实效的优秀团队,观点和认识的一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只有“道相同才能相谋”,只有“志向一致、情趣相同”,才能在前行的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肝胆相照、心心相印、荣辱与共”的境界,才能最终实现“百年共做一个梦”“千年共驶万年船”这样的伟大目标。
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要让大家的观点和认识达成一致,是十分困难的,却是十分要紧的;因为知识分子是最喜欢、也最能够打“肚皮官司”的,是最容易出现“针尖对麦芒”这样的状态的,是最不容易达成“文人相亲、亲上加亲”这样的境界的。所以,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尤其是在学校这样的以“育人”为天职、以“表率”为前提的机构里,管理者们、尤其是校长们要重视遵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这一名言,在“思想上的领导”这一命题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管理者在教师的面前、教师们在学生的面前出现“说一套做一套”“人格分裂”的现象,才能让管理者、教师们真正成为一个个“大写的人”“真正的人”“纯粹的人”,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之模范”。
数十年的校园生活,尤其是近三十来年与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幼的其他管理者和教师们打交道,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摸爬滚打”,让我对此有了一些初步的肤浅的认识,我把它叫做“做好‘三识’转化工作,建设同心同德的教师团队”。
所谓的“三识”,一是校长的“见识”,二是管理团队的“共识”,三是全体教职员工的“常识”。
“见识”,一是指人们通过学习与实践,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遇事多想为什么,多分析、多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超越一般知识的学识和观点;二是指人们对于某件事某个人的洞察能力与感知能力,以及人们对于知识面涉猎广泛、并形成了一定的属于自己的见解。我们在此把“见识”,看作是人们富有见地的与众不同的,甚至还有些“高瞻远瞩”味道的一些观点和认识。一个校长有无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识”,既是树立自己的行政权威的前提条件,也是展示自己的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条件。校长的“见识”,首先是表现在对于人生、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其次表现在对于教育事业的价值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是表现在对于学校管理思想、管理程序、管理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校长的“ 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的教育梦想、教育情怀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得益于自己对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把握,得益于自己对于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教育技艺的修炼。我的身边有许多这样优秀的杰出的好校长,他们视教育事业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为教育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无私投入、无怨无悔,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理想,有着属于自己的对于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把握,更有着对于教育事业倾心的全身心地投入和无私的奉献。
“共识”,是指一个团队的成员对于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某些活动等有着较为高度一致的观点和认识,或者说这个团队的成员对于很多人和事的推理、评判有着较为明显的“求大同存小异”的趋向,在认识和处理某些人和事的时候能够保持基本一致的态度和看法。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管理团队,仅有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领头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个“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肝胆相照”的管理班子;作为校长来讲,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让自己有 “见识”只是办好学校、 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前提,让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们与自己尽可能地做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肝胆相照”才是关键之关键;如果领导班子的成员们和自己总是不能实现“同步”“共振”,自己也就是一个“孤家寡人”;而“孤家寡人”的存在,也就意味着政令难通、号令难行。校长要想让班子成员与自己实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肝胆相照”,需要一步一步地来,先是在班子中寻找那些在气质上、梦想上、观点上、价值观上和自己较为一致的人,每一次自己准备提出新的思考、新的战略、新的目标之前,先与这些伙伴们交流,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再把自己的新思考、新战略、新目标在班子会上提出来,让班子中的其他成员也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如此的方式和状态如果能够得以一段时间的持续,就能够在领导班子中形成“共识机制”,进而真正地逐步地在班子中形成“共识”。
“常识”,通常是指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各种基本知识,包括生存的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也是指处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的人们对于不少的人和事都有着高度一致的评判和观点。当一个校长的“见识”转化为一个领导班子的“共识”以后,让教职工都来聆听、学习、理解和把握校长的“见识”,也就正式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校长和学校的管理团队要注意通过宣讲、谈心、讨论、征文等形式,让教职员工们逐步地认识和理解校长的“见识”、领导班子的“共识”。任何一个学校的校长和管理团队必须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校长的“见识”、领导班子的“共识”成功地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常识”,还必须做好又一个“三转化”工作,这就是:首先注意把校长的“见识”、领导班子的“共识”转化为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们必须遵守的学校的“法规”(规章制度),其次要把这些学校的“法规”转化为教职员工们和学生们必须执行的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规范”(行为要求),第三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布置各种工作、落实各种任务的完成,使之进一步转化为教职员工们和学生们的行动、行为,甚至还要努力地将这些行动规范化、常规化、常态化,最终形成为具有很强自律性良好的行为习惯。
“见识”、“共识”、“常识”,学校领导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三大元素,是学校团队建设和实现思想领导重要的三个阶梯,校长和管理团队必须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的三个元素,认真地达成这三个阶梯。
“三识”,在学校管理和团队建设中构成一部可以预期成功的“三驾马车”,形成学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