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双流区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春日阅读 与书为伴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

以书为师,

能够明晓事理,修身养性:

以书为镜,

能够兴知历史,身临其境:

以书及梯,

能够登高远眺,视通万里。

阅读吧!

让我们走进书中的大千世界,

去感悟、去思索,

让墨香融进生命,让书香延续!

张若男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有感,里面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善待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点发现”周玉仁教授曾评价吴老师的课堂,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阅读完这本书,能够感受到吴老师课堂的无限魅力,也让我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用爱唤醒学生的情,让学生喜欢老师、喜欢数学、喜欢学习。

刘思宏

在小学学习生涯中,“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学就会?有的孩子总是一窍不通?”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我们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改变和进步?我们的工作对孩子们的未来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在读了《科学学习》这本书后,给了我灵感的启迪: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指导孩子们的学习,从知识到素养,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科学的培养未来学习意识。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的成长需要源源不断的知识去充实,我们的提高需要新的理论去支撑,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让我们的教师之路走得更专业,更踏实!

郭旭

寒假闲暇之余,阳光下,泡上一杯茶,捧起一本书——《四个春天》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充实,一切都是暖洋洋的,这本书的作者用深情质朴的文字和饱含温度的摄影,记录下父母、故乡、旧识,在书页间搭建起西南小城中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同时充盈着诗意的生活景象。喜欢书中的一句话:看过山海流澜,城市花火,却不敢凝望,你闪烁不舍的眼,他们一边说着,累了就回家,一边说着,世界还很大,那些温热的道别,轻轻变成,按时吃饭,早点休息。而我没有回头,直到披上月亮。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外的人,只能在春节时回家,和父母共处的日子,大都在春天里。

罗青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每年寒暑假里的阅读是最让人愉悦的!邀一轮明月,携一缕清风,品一盏香茗,任思绪畅游其中,幸甚至哉!于永正先生在书中说道:“读与写是精神的清洁剂。”诚然,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日常点滴经验的积累,还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而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升自己。除此之外,把大量的输入再通过自己的文字输出,才能更好地教好我们成长中的学生。

李娇

通过阅读《喜阅读出好孩子》,我已经认识到书是粮食不是药,阅读必须常态化。记得作家林海音的国文老师曾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阅读如同吃饭般重要。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阅读就需像吃饭一样细水长流,天天坚持,成为习惯,方能受益终身。

龚勇

“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必然是不断汲取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去检验反思的。”利用寒假时间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明白了只有爱自己的学生,足够信任他们,把心灵献给他们,才能把教育融入到孩子成长的轨迹中,而《青少年篮球教学指导》则让我更加明确了科学的、全面的、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对我今后校园体育训练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侯庚身

“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凡事不能轻易放弃,只有自己拼搏过青春才是值得的!《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明白,"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王甜甜

近期阅读《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这本书,对自己启发很大。书中既有语文教学方法的指导,又有语文情怀的感动。张祖庆老师从事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场景,都有自己的所感所悟,在他身上,我更多的看到了爱学习,爱汲取,爱深思,爱创造的语文教师形象。张老师认为:“真”才是好课的魂。这里的”真“指的是: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教师是否在真正教学生思考、教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堂是不是真的让每个孩子在思考、在主动学语文?精彩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还是教师唤醒学生、让每个学生真的走向了精彩? 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也要更多地去与别人对比研究中增长教学智慧。改造心智模式,形成独特的风格。

郭依妮

教育的情调》内容不多,我却读得很慢,不舍得一下子读完,深怕错过什么,有许多共鸣与思考。从中感悟到教育的情调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书中用一个个接地气的小故事,展示了教育者应该有的样子。来唤醒教育智慧应该关注的领域:“了解孩子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孩子好奇的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

到”、“表扬和肯定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学面面观”、“纪律的教育学意义”、“孩子对秘密的体验”、“气氛的作用“。

马克斯范梅南一直在用自己的文字语言告诉我们,“情调”二字很有味道,是理解人、理解人的教育之关键所在。努力的方向是少一些教育的技术,多一些教育的机智和敏感努力让师生的生活变得更加富有情调,在与孩子的交往中,真正的机敏、机智和敏感。

肖雯

阅读是对知识的渴望。阅读本身就是对知识的积累,也是自身素质的提升,深入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提升生活。利用假期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初读,便不禁感叹管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幸福的,风趣幽默的老师谁不喜欢,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读后犹如大梦初醒。管老师评讲三步——欣赏、挑刺、训练,教育无痕,润物无声。于永正老师概括为三句话:“管得宽、管得细、管得严”。正因为这“三管”,在不断训练中达到了教学目的——教会了。

刘会玲

春节期间,翻开《正面管教》的系列书籍,从书中收获颇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并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能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让我印象深刻,正面管教的系列书籍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理念,我相信改变与坚持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刘照

读《教育从爱开始》里“让学生喜欢你,相信你,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坚信着,教育是从爱开始的,你就会有无限的动力去爱孩子。”可不就是这样嘛,教育从爱开始,从爱走向完美。望着那纯真而期待的眼神,所有困惑、烦恼与无奈都会烟消云散,让我们记住爱的力量,用自己的关爱去点燃学生的生命,帮助他们创造人生的辉煌。

田婧

阅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当我们能静下心来阅读时就可以从中获取不少精华,在假期里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能像针一样尖锐,无坚不摧,也就能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心如止水。”静下心来做事就容易产生智慧,这就是“静能生慧”。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牟莉莎

《自驱型成长》是一本讲孩子教育的书籍,全书的主题是讲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养成自驱型的成长习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你其实更应该把自己看作孩子的顾问,而不是他的老板或经理人。”我的感受是:要做一名顾问型的父母,有意识的在孩子解决问题过程中提供帮助,在我们的边界内培养孩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良好的自尊心水平。

徐苒昕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到,爱应当是去给予,而不是追求获得,爱需要具备耐心、专心、勇气、信仰,真诚地爱一个人,就是关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潜力和自身。在爱的给予中,个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自身的力量,自我的富裕,体验到生命力的升华。

许倬

读《贝多芬传》有感

寒假里,跟随罗曼·罗兰的脚步,怀着一颗无比崇敬的心拜读了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当我悄然合上书时,贝多芬那坎坷、悲惨的命运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什么让他战胜挫折成为巨人?多么伟大的一个音乐家,坎坷、凄凉的的人生道路私毫未能阻挡他谱写传世曲子的脚步。贝多芬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拼搏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

从贝多芬的一生经历当中,我感到一个人要成为有益社会的人,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对生活的热爱。我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把困难和挫折当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阶梯,我们也能像贝多芬那样谱写出人生的美妙乐章。

白兰红


《大师教你做父母》有感:叶圣陶老先生说:“童心最美,童心最真。美在真中,真彰显美。”是的,童心是灵妙的世界,干净澄澈,却蕴含深邃无穷的力量。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都应重视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和老师共同完成。

赵苑西

读完《正面管教》很有感触,作为一名老师多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老师不在的时候能自律,而不是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对学生的管理大多情况不是惩罚就是奖励。这都是外在的控制。这样管教的结果都是暂时性的,不可能长久。书中提到的正面管教“是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在班级管理方法上自己还需要多多修炼,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管理好班级。

杨琪


《童年的秘密》——“唯有爱才是成年人接近儿童和理解儿童的力量。”

教育从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作为母亲同时也作为教师,在教育上我应该学会“蹲着”和孩子沟通,怀着一颗“童心”和他们沟通交流,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他们最大的帮助,而不是将自我认知强加于孩子们。

张丽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在很多关键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去做出选择,这些选择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而当我们的选择导致了不同情况的发生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了自己的良心,更不能忘了,这一路以来爱我们的人。——《人生》有感

汪易普

在读这本由王艳芳老师写的《给音乐教师的建议》书时,让我感受到虽然她只是一名音乐教师,但她非常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这也正是我要学习的。正如王老师自己所说:“教育是用心的事业,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珍惜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就一定会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这可能是对王老帅教育情怀最好的诠释。我想,这才是好老师,这才是会教育。

邓蓉

如星辰运转、万物生长,教学有其自然法则。教学是用确定的动因产生确定效果的过程;动因产生效果,其律有如日夜交替一般恒久。一切教学,皆需向书中汲取经验。

王馨月

《发现孩子》有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奉的读书信条。当了教师以后,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因为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蒙氏教育主张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她的理念是宽容的,我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蒙台梭利说:“孩子身上的很多缺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地消失,不需要我们用惩罚的手段去纠正他们的行为。”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知道了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待我遇见的孩子们,要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允许孩子身上存在缺点。

杜小艳

读一本好书,收获百味人生。

读书如同与人打交道,不能只看外表。有的人平凡的外表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有的则相反。读一本好书也一样,纵使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丰富的内涵却能使它锋芒毕露。蜡烛燃点自己,照亮了他人,而一本好书则以其最简洁最朴实的黑白“图案”,点缀了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长廊,黑白条纹间流露的是感情的酝酿。

我们珍爱地把书捧在手中细细品味,在这无限的空间体味百味风情。文字中包含的甜酸苦辣只是柔和地在我们的脑海中飘荡,但又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动心灵的味蕾。读一本好书能陶冶我们的性情,在烦嚣中寻求一片宁静,在平淡中又不乏激情,更重要的是在书中获益。

读书不仅是对文辞的琢磨和品味,更是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魏玉平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书。”我们每个人要因此而努力,不断地充实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教师。一个有读书习惯的老师,经过书籍的日积月累的滋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性情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王志娟

爱读书,读好书,在辞旧迎新的时光里,我仍要捧起书本。因为知识的大海可离不开养心的阅读。今天我所推荐的好书是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任玲

为人师者,人品大于学问,好的品格成就好的课格。善于大胆模仿,仿其形,悟其神,学其格。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索发现大师的智慧,启迪自己的智慧,唤醒学生的智慧。做一个好的学习伙伴,睿智的组织者,正能量的激励者,成就自己也成就了别人。

余婉妮

我喜欢读书,因为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完美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光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

读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书是知识的海洋,它在潜移默化之中开拓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才干。读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是不言而喻的。

读书是一把金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读书就像太阳为我照亮完美的前程。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同一个人一样生动,搞笑。一本好书是良师,是益友,是伴侣。世界文豪高尔基以前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因为这样,我喜欢读书,它让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许多,给了我许多收获。

爱书吧!它会让你有许多收获。

芦晓琳

《教育的情调》——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家长的命令就不能再发挥作用。一本正经地说教也收效甚微,所以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教育之前应该有自我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刘志强

学习当中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在讨论中碰撞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育是一场且行且思的修行,课堂当中的讨论方法、时机及技巧,还需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王凯希

这个假期让我渐渐喜欢上了读书,我觉得文字的能力是很强大的。读完一本书,它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让你生活、工作发生改变,但是会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的思想、提升你的气质,将你烦躁的内心变为平静。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行走不同的路,或顺遂或失意。但总有一些感动使我们永远铭记。阅读也是如此,它带给我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悸动,更来自于它引领我成长。

杨琳芝

寒假期间,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虽然书中很多次的强调未来教育是全民当教师,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仍然保留自己的想法,未来教学可能不会进行大规模聚集性的学习,但教师这个职业仍是必要性的存在,而且是高质量的存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给我们教育者敲上了一个警钟,随着未来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和广泛化,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固话的教学,我们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地学习状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我们会成为知识的筛选者和提炼者,教师不再是固化某类知识,而是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