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双流区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张庭华老师参加六年级语文区教研活动

原标题:团队齐发展,教研促成长——记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张庭华老师参加六年级语文区教研活动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11月12日,双流区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在双华小学开展,活动主题为“大单元视域下的学习内容结构化”教学研究。全区六年级语文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张庭华老师执教了第二堂课《青山不老》。

这堂课得到了区教研员付建勇老师和在座老师们的肯定。付老师赞扬这堂课是“公开课常态化下的好课。”这堂课的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六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

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一直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得知由我校承担一节教研课时,晏丽主任和兰莉主任就立刻召集六年级所有语文老师商量此事,确定了人选后多次开展教材解读活动和听课评课活动。

教研路漫漫,最能磨练能力。教研伊始,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们便根据语文要素解读教材,梳理了许多核心问题:什么叫关键句?怎么抓关键句?有哪些方法?怎么通过抓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大部分单元语文天地都是聚焦语文要素,但是这个单元语文天地呈现的是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在交流平台与语文要素不一致的情况下该怎么去准确把握语文要素的细化与落实?怎么上才能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带着这些疑惑实小六年级语文组老师便多次组织进行教材解读,积极听课评课。

最开始设计时课都还没上到六单元,所以当时设计思路是抓三个导读提示进行学习,先通过今昔对比导入新课,聚焦奇迹聚焦大小环境,再用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一步步解决三个问题。甚至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让学生写颁奖词体会老人的精神。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讲得太过“精”,没有体现出“略”,于是重新设计了很多次。但是都太过于从课文的内容着手,从略读课文的呈现方式着手。而忽略了语文要素的细化与落实。

在集思广益之下,教研课“初具模型”,再经过精心打磨,优化细节,最终呈现了一堂好课。教研是艰辛的,也是让教师成长最快的,12次的磨课,教学设计一次次的推翻重来,从明方向到抠细节,一系列活动开展下来,整个团队得到了的历练和成长!

兰主任在评课时说要关注“教—学—评”一致,晏主任评课时强调要有单元意识,整本书意识,注重年段特点,关联曾经所学,给了六年级组语文老师很大启发。在双流区教研室付主任的指导下,对课文教学重点更加明晰。这一次研究的主题是大单元视角下学习内容结构化,这要求对单元中每一个内容进行分解,每个内容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所以上这篇课文前,首先得分析单元语文要素。第六单元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这节课应该基于的现实是学生已经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并已习得了一部分抓关键句把握课文主要观点的方法。

这堂课首先回顾在《只有一个地球》中习得的方法,引入新课;第二步通过对导读提示一的学习,再次认知方法,总结出勾关键句、圈关键词、提炼观点、品读体会这四个学法。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方法;第四步,自主学习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迁移学习方法。最后梳理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得出“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观点。

每一个环节结束都强调学法的运用。以此让学生更好掌握抓关键句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能力。

教与学整个环节环环相扣,衔接流畅,张老师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在丰富而又合理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掌握了语文知识,也得到了人文的熏陶。从学生联系生活所谈,再次加深了对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精神的领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充满激情,课件制作精美,课堂机智运用得当,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活动的成功开展,也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浓厚了教研的氛围,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