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2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2020年12月1日中午,由学校教科室牵头的国际理解校本教材编写推进会在学校录播室举行,分管教学副校长杨俊松、教科室负责人张玲主任、校本教材编写组成员共同参加。
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位教材理解编写组的成员已经对校本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会上,大家就编撰内容积极地进行讨论发言。
首先,刘婧媛老师熟读文献之后,觉得国际理解教育不等于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要着眼于本国,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更需要了解本身文化,要有文化自信,拥有全球意识,进而文化共存,最终达到peace&love。
章秋菊老师对此表示很认同,她也觉得文化是开放共存的,好的文化是世界的,各国互相尊重,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文化;同时,她认为以学生为主的趣味性还可以加强。
接着,罗娜老师以一个案例为引,详细解释了我国青少年的开放国际理解教育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希望最终能达到大环境下理念育人的目的,这之间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对比和价值观念的碰撞。
另外,张淑芳老师另辟蹊径,觉得国际理解教材的编撰可以适当地偏重于地方特色,吴刚老师表示赞同,比如教材可以立足于四川,以此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张淑芳老师还就国际理解校本教材的后期运用于实际方面提出了疑问,比如是全校推广还是专题推广还是社团推广?对此张玲主任解惑说可以先从社团开始,单招班开展,效果不错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此外,唐玉平老师提出时事内容可以作为引子来引入。
郑敏老师觉得风水比较玄学,可将建筑风水学改名为建筑环境学。
熊桂蓉老师觉得提纲部分在文化理解的方面还需要加强。
谢兵老师觉得中国传统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对比可以作为重点部分,尤其是绘画艺术的部分,可以分化来写。
最后,从建筑专业方面来说,周林聪老师觉得中国特色建筑风格不明朗,国外建筑特色了解欠缺。他比较困惑,到底是分朝代还是分时段?是以宗教形式分类还是以地域为线索还是以时间为线索呢?
卢倩老师给出了解答,可以将中外定义缩小,以一带一路的文件中的支持国家为主来进行分析,主要立足于省示范。
一系列讨论之后,大家对国际理解教材的编撰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样章截至日期为12月9日,下周四我们就将根据样章再次进行讨论。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双流建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