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0-13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
面对这一系列的疑问,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生学,深入分析了0-12岁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设计了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数学游戏,创作《玩数学,学数学》一书,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游戏体验、对话等,培养数学观念,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
本书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符合3-12岁儿童学习水平的数学游戏,每个游戏附有详细的游戏过程记录和数学观念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家长和数学教师。
今天,棠湖小学唐琦数学工作室团队的,帅亚梅老师为您推荐,《玩游戏,学数学》一书,相信爱阅读、乐思考、勇尝试的您,一定能从中找到答案。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好玩”是儿童学习
数学的最大动力。
01 好玩就是游戏本身
我们原以为:动作就是游戏,动动手,动动脚才是游戏。
作者说:玩游戏,学数学。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动作游戏,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自然过渡到内在的思维游戏。好玩就是游戏本身。
前苏联一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总是超过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日常的行为表现。游戏正如放大镜的焦点一样,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包含了儿童所有的发展倾向,同时,游戏本身就是发展的主要源泉”。
02 浪漫的儿童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浪漫阶段,数学学习也应该是浪漫地学习。浪漫阶段是开始领悟的阶段。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从接触单纯的事实,到开始认识事实间的“新”关系,这种转变会引起某种兴奋,而浪漫的情感本质上就属于这样一种兴奋。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决不能呆板地、“一本正经”地记忆概念,严格而严谨地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意义,可以在不失去数学本质的基础上,通过有趣味性、与学生经验密切结合的方式学习数学。
03 玩游戏,学数学
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数学。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个善于用游戏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她)的课堂也一定是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课堂。读完这本书,我想您会在教学中尝试用了各种游戏。
04 与生同步葆天真
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玩不枯燥”的数学教师,我想您也会跟着学生一起玩魔方、九连环、数独等等。
001前言“好玩”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
第一章“玩游戏,学数学”的科学依据
002/第一节“玩游戏,学数学”背后的教育原理
007/第二节对游戏编排顺序的若干说明
009/一、0-2岁:动作型的游戏
010/二、36岁:表象型的游戏
011/三、6—12岁:具体运算型的游戏
第二章3-6岁阶段的数学游戏
016/第一节3-6岁的儿童怎样学习算术
017/一、分类游戏
042/二、排序游戏
053/三、计数游戏
071/第二节3-6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几何
072/一、拓扑几何游戏
078/二、过渡阶段的游戏
086/三、将游戏活动转化为课程
090/第三节评估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基本程序
第三章6-12岁阶段的几何游戏
097/第一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一维测量问题
097/一、数量守恒游戏
106/二、距离游戏
115/三、图形构造游戏
121/第二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二维平面几何问题
121/一、与平面坐标系相关的游戏
132/二、面积测量游戏
143/三、视图游戏
145第三节两种不同的几何空间观念
145/一、6-12岁儿童生成的空间观念不是欧氏几何空间观念
147/二、前欧氏几何空间观念具有怎样的生长方向呢?
第四章6-12岁阶段的算术游戏
151/第一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科学计数
162/第二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加法与减法
183/第三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乘法与除法
193/第四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第五章创造数学,发明数学
200/第一节“创造数学,发明数学”的缘起
203/第二节数学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吗?
208/第三节远古人类怎样“创造数学,发明数学”呢
212/第四节今日儿童“创造数学,发明数学”的可能性
个人·感悟
在这个读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从种子到花朵的生长历程,用适合儿童生长的好玩的方法,给种子予以美好的岁月,便能静待花开。更为重要的是,我懂得用玩游戏学数学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写在最后
本书针对的学生跨越0-12周岁,各个年段有不同的数学游戏课程如分类游戏、排序游戏、计数游戏、拓扑几何游戏、数量守恒游戏、距离游戏、图形构造游戏、平面坐标系相关的游戏、面积测量游戏、视图游戏等等。且每一个游戏课程都有单元主题、主题儿歌、分阶段游戏(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最后两章还专门阐述了6-12岁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运算和数学文明的发展史及未来的可能性。
这本书适合广大儿童数学教育工作者阅读,能够从游戏的角度研究儿童数学;这本书适合广大适龄儿童的家长阅读,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带动儿童进行游戏;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数学教育著作,从爱出发,忠于数学。
克莱因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愿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 , 总能找到最意外的惊喜 。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