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30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达川区实验小学花溪学校(常务理事单位)张红云
张红云,达川区实验小学花溪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曾获达州市优秀乡村教师、达州市骨干教师、达川区先进教育工作者、达川区优秀教师、达川区优秀共产党员、达川区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新课改理念出发,深入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探究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也需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数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生活化教学则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强调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如实地测量、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化元素,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将其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物品(如文具盒、书本等)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买卖活动,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三)利用实物和游戏辅助教学
实物和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教具和游戏等辅助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准备实物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来掌握钟表的使用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视野。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进行数学实验、开展数学主题研究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结论与展望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实物和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等具体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展望未来,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部门也应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坚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将与科技手段更紧密结合,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场景中更直观地学习数学。同时,个性化教学也将得到更多关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定制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活化教学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