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2021年12月1日,双流区迎春小学受邀在四川省科学教研活动作“中小学馆校育人模式变革”的经验分享。整个研讨活动由四川省科学教研员黎霞老师主持,双流区科学教研员周玉老师、迎春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黄成睿主任以及乔晗、张婷瑶、高颖三位老师以《迎春花儿开 朵朵放异彩》为题交流了迎春小学科创课程综合育人的思想与举措,展示、分享了学校科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首先,四川省科学教研员黎霞老师以迎春小学的纪念章、吉祥物、麦秆壁挂等科创产品开篇引入讲座,并推荐了电影《自闭历程》,引导老师们关注科学学科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
四川省科学教研员 黎霞老师
交流一:建馆缘由
张婷瑶老师深情讲述“为了‘一个人’,建了一座馆”的特殊儿童的故事,讲述了迎春小学科技馆建馆的大爱初衷以及双流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张婷瑶老师
在迎春小学,“迎春花儿开 朵朵放异彩”是所有迎小教育人心中执着的信念与理想。我们不仅要为“一个人”,更要为“一群人”建一座科技馆,让科技馆成为他们生命中的雨露和阳光,守护希望、守护成长、展望未来。科技馆的建立,标志着迎春小学“普适+特需”的科学教育已然迈开了新步伐,开启了科技馆校育人的新模式。
交流二:顶层设计
黄成睿主任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迎春小学馆校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具体阐述了迎春小学从科学教学到科学教育走向综合育人的深度思考。
迎春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黄成睿主任
“乐创”科技课程作为学校乐学课程群的子课程,以“培养乐于思考、乐于实践的现代小公民”为课程目标,其中“现代小公民”是我们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思考,“乐于思考”“乐于实践”则是我们对于学生科技素养的认识。
“乐创”科技课程的内容包含“小小设计师”“小小探索者”“小小程序员”三个主题。
小小设计师主题包括根果、陶艺、3D打印等内容,通过对自然材料、人工材料的选择、运用与塑造,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资源的科学运用,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小小程序员主题乐高机器人、小飞机器人、智能小车等内容,通过对对象、模块、控制、执行等概念及作用的直观操作体验,让孩子们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星球上遨游。
小小探索者主题包括VR、AR、无人机等内容,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对自然现象、物体进行开展观测、调研,让学生进行沉浸式、互动式的可视化学习。
交流三:落地举措
乔晗和高颖两位老师聚焦课程的实施路径、评价方式,交流了迎春小学馆校育人模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落地举措,生动展现了迎春小学科技课程的育人价值。
乔晗老师
高颖老师
“乐创”科技课程的三大实施路径,分别是筛选对应课本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开展的通识类课程;回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选课走班定时开展的社团课程;展示学生科技学习风采,每学年固定主题全员参与的科技节活动。
学校对接社团类课程的类型以及科技馆课程资源,选定了科学发现、科学编程、科学制作作为“乐创”科技课程的通识类课程;通过线上选班+线下走班的形式开展社团类课程,包括“科学发现”VR社团、“百变勇士”乐高机器人社团、“我型我秀”3D打印社团、“春华秋实”根果社团、“三彩陶坊”陶艺社团等九个社团;以“读科学、绘科学、讲科学、用科学”为设计理念,通过序列化开展科普阅读、科创童画、科创论文、科创编程以及科创制作等主题活动,积极推动校园科技节活动的蓬勃开展。
“我的伙伴”小飞机器人社团
“科学体验”VR社团
“百变勇士”乐高社团
“我型我秀”3D打印社团
“展翅翱翔”无人机社团
“科学实验”AR社团
“春华秋实”根果社团
“三彩陶坊”陶艺社团
“一往无前”智能小车社团
分享后,双流区科学教研员周玉老师点评了迎春小学馆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介绍了双流区在科技场馆育人方面的思考与做法,并展望以科学为基础,跨学科教学的馆校合作,能走出一番双减下双流高质量育人的新天地。
双流区科学教研员 周玉老师
迎春小学的科技馆校育人模式从思想上关注“学习者中心”的学习过程;从目标上关注学生科学学科素养的培育;从实施形式以及内容上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需求的统一,指向于“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适合的成长”的迎春小学教育观。
相信,通过学校科技馆校育人的方式变革,科学教育将为学校品质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内涵,进一步落实“双减”,达成“减负提质”的目标任务,助力实现“迎春花儿开 朵朵放异彩”的美好愿景,为高质量建设航空经济之都贡献迎小教育力量!
撰稿:黄成睿 配图:新育言品牌部 审核:万志强 谢萍莉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