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8
这两天在市上开2020年“两会”,不知觉间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履职已近三年,因为特殊原因两会对代表实行全封闭管理,给了我一些独处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在审议完相关工作报告,准备完代表建议之后,我欣喜地感到自己还有一点时间来回顾一番自己。我是被大家最近热称的“前浪”,呵呵,为了不被后浪甩开去,我们也会努力前行。
▲ 行政会议传达精神
恍然间忙碌间执校已近五年,时光匆匆,我的工作履历仍然印刻在成都市实验小学这块土地上,19年的来来回回,一直未变,仿佛将时光拉长,因为我躬耕于这里,醉心于这里。今天我想用“一年一事”的方式悄然地回味我执校的这五年。
2015年
执校后第一次芬兰教育交流行
2015年6月跟我亦师亦友的陆枋校长结束她为期十三年的实小校长之职,毅然而坚定地退出,她说:应该让更年轻的同志来执掌实小,学校的发展需要更年轻的干部来推动。大气与担当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我被她推荐到了这个岗位。完全没有做好身心准备,但身后那棵大树已然优雅地转身,我才发现她将实小满是信任地交付于我,唯有不负期待不负卿,我暗自对自己说。
八月,我被教育局派往芬兰参加“首届中芬校长高峰论坛”,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近一千多名校长参加了此次盛会。我代表青羊区教育局代表实小在会上用全英文做了“为了同一片蓝天下每一个童年”的网校介绍,将学校通过远程录播把薄弱地区民族地区学校连贯在一起“同上一堂课”推广到了全世界。中国,西部,实小,小小的学校在做着很有担当的事情。一所世界上最大的小学走向了世界。我也战战兢兢开始了工作。
2016年
“双生入学”,用“泛在课程”
将家长纳入到未来课程的研发中
2015年5月中旬被局上通知成为成都市教育局”未来学校建设“的项目学校,一脑的懵圈但又觉得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一个好切入。没有想全面就边做边思考,边做边修订,实小一直是在实验研究中不断地突破与发展着的。未来是什么?未来学校又是什么?至少打开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是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与倾向。
实小一直重视家长的培训与带动,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家长学校,是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家长也一定是学校建设的重要配合力量。用”双生入学“的形式去唤醒与带动家长意识与家长统一,并用一年级“泛在课程”共同研发来参与未来学校建设,成为学校建设中最重要的他人之一。在每一轮的课程研发之中,除了家长进学校之外,在研发与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成为教师,体验备课、组织教学、课堂互动等全过程,更进一步感同身受,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双生入学”获得了很高的关注与家长的好评。
2017年
成为全国“未来学校领航学校”,付出一定会被看见
未来学校建设两年多时间里,全校师生从什么是未来学校入手来达成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我们打开学校,用18亩+的概念打开学校,连接云端,联动社区,联络大学和社会资源,让小学不小;我们成立“课程研发中心”,研究“小学生 大课程”呈现全景立体课程体系关照每一个学生发展;我们探索未来教师养成的六大秘籍,将教师发展放在最重要位置;我们建设“智能A城”用奠基课程启开学生未来人格养成;我们也用数据+智能的方式建设智慧后勤,让后勤不后,信息跑路,精准管理数据预判。未来学校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也多次到全国各大教育平台发出实小声音,交流实小未来学校建设思考与实践。荣誉不易,背后是全校老师们共同的努力与智慧的结晶,很有幸能生长与成长在如此优秀的一个团队当中。
2018年
成功完成百年庆典,向实小百岁生日交上了一份答卷
这一年,是实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也是我执掌学校后最重要的年份。压力与荣誉并存。一百岁的实小没有老态龙钟,恰恰相反它更显勃勃生机,用未来的发展迎接着实小的未来。从庆典活动的创意表达,节目串联,服装道具,文创产品,每月小庆,排练安排到细节关注等等等等,除了得到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外,全校老师用忘我的精神和有我的状态全情投入,全靠自己,用强大的凝聚力和优秀的实小基因顺利而完美地呈现了百年校庆的庆典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也重重地松了一口气,校庆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瘦了十多斤,整个人看起来还更美更有精神了。付出的背后一定会有美好的收获,我相信。
2019年
实小第101年迎来了“一校三区“
的三角格局,都挺好
我始终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实小刚做完百年校庆之后,我们经常会用一句话来调侃自己:百年校庆都做过了,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羊从源城到新城,学校布局也从源城走向了新城,一校三区在我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条件下又倏然而至。面对正在修建的学校,面对格局的变化,面对领导和市民对于学校的期望,我开始全身心投入新校区建设之中。校区建筑的文化表达,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课程研发、教师招聘及培养、资金到位及使用、校园文化的现场落地我都参与其中,亲力亲为,在过程中与这两个校区产生了很深的情感,必然间就当它是实小的未来与拓展,互为支撑,彼此依托,有心有爱有未来。一所有百年历史的未来学校,一所会动的未来学校,一所有童年的未来学校正以它蓬勃之势徐徐展开,承源雅之厚,展蕴雅之正,传尚雅之真。
2020年
特殊时期特殊作为,后疫时代的未来思考
☞链接查看教育未来式:一群教育人的躬身实践+深度转型
今年毋庸置疑是会被载入史册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被卷入其中,未能置身于外。学校教师在大年初二就开始了线上联动家长与学生,开始了常态化、全天候的线上教学,居家工作与学习。疫情在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大跨度的发展,我们在第一时间推出了“后疫时代的未来学校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讨论,我的工作室在市区教育局教科院的支持下也领跑了京川渝三地的线上研讨:教育未来式:后疫时代的教育变革与作为。教育回到同一起跑线上的弯道超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未来样态,教育的加速度和改变在疫情之后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不管大家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意识到位,行动快速,躬身入局。在疫情期间我先后参与了教育局熊猫家长的第一期录播,品格教育的录播,两次大型云研讨,在自我尝试过程中真的感受到了教育即将或已经发生的伟大变革,我们需要做好准备。
——五年,很长亦很快,我这名校长新兵的青涩渐退,添了几分如今的淡定从容,有年龄增长,有后浪拍击,只能不断对自己说:加油吧,前浪!前面的路还需要携手老师们共同开创,共同成长!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实验小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