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头条

教师风采——以“礼爱”为底色,让“五育”有温度

发布时间: 2024-06-19

达川区逸夫小学杨柳学校(常务理事单位)

余刚、王敬婷


教师简介


余刚,生于1973年7月,高级教师,现任达川区逸夫小学杨柳学校党支部书记。四川省“卓越校长工作室成员”、四川省优秀辅导员”达州市优秀校长、达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达州市“学科带头人”、达州市优秀少工委主任、主研课题5项获省市级奖,撰写的10篇经验论文在各级教育刊物公开发表。


王敬婷,女,中共党员,一级教师,达州市、达川区优秀教师,达川区逸夫小学杨柳学校教务主任。其微课获省级一等奖、三等奖。课堂实录获省级三等奖,现场课例展示获达州市一等奖,录像课多次获得市级区级一等奖、二等奖。论文获市级区级一二三等奖。精品课获达州市二等奖,指导的学生作品曾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一二三等奖,指导优秀年轻教师曾获得市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技术支持获部级精品课,其撰写的经验论文在四川教育公开发表。认真反思,努力改进,团结同事,在自身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一名有教育情怀的人民教师。

以“礼爱”为底色

让“五育”有温度

-- “双减”政策下学校育人模式提升路径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养子使作善也。启迪蒙昧,教化良知,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自建校以来,达川区逸夫小学杨柳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着力探索构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全面育人体系,通过全校师生历时三年的不懈努力,在整体设计、整体实施、整体管理和整体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3+3+3”(习三爱、行三礼、树三观)礼爱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三全”(全程、全员、全域)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关键字: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样态 ;五育并举 ;学科融合


一、多措并举,让“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有依托

(一)以“爱”为名,构建多样课程体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础教育的源头活水来源于不断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本着“基于儿童、回归生活、传承文化”的根本目的,立足实际,围绕“礼·爱”,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

1. 以经典诵读为依托,浸润学生健康成长,推行经典诵读课程。汇编经典古籍,实行管理干部、教师、学生、家长四级联动,实施阶段性考级过关。

2.以劳动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技能,大力实施“微课+实践”劳动课程。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贯穿课程实施全过程,以课程学技能,以技能促成长。

3.以教师论坛为依托,助力教师成长,将全体老师“逼”上讲台(坛),以“我即是专家,专家即是我”的无畏思想,聚焦教育教学、为人为师等内容,谈感悟、谈经验、谈管理。

4.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开设多样艺术课程,助力每个孩子在五育中增长才艺、涵养品德、张扬个性。

(二)以“爱”为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校因地制宜提出了“德育课程化”与“四方协同教育”(家、校、社、企)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措施,通过活动、环境、心理、网络四大板块,形成系统的、规范的、可操作的“5553”德育课程体系(即五育、五润、五砺、三声,五育指德、智、体、美、劳;五润指文化浸润、管理和润、课程丰润、活动养润、家校合润;五砺指砺志、砺淬、砺能、砺行、砺学;三声指书声、笑声、精气神)。

以“三爱”作为重要指标,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评价模式,旨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融入课堂教学,以点带面,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功能,推动学校教育健康文明发展。将无形的三爱信念变有形的三爱行为,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二、润物无声,让“三礼”(知 、行 、 言)有体现

以实施与宣传礼爱文化规划为先导,拓展“知行言”维度,增强礼爱观念,提升礼爱教育工作水平。

(一)“知”的维度:打牢理论基础,提升礼爱文化规范化

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制定了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目标和任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处室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行”的维度:注重日常管理,促进礼爱文化常态化

一是推动和落实日常教育,打造礼爱教育共促良好局面,为国家培养五育少年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为践行文明礼仪教育,以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为目的,以办好四个大节为依托,办好读书节,以读养善,行育人之举措;办好艺术节,以艺养雅,行修身之涵品;办好科技节,以科养索,行立人之宏志;办好体育节,以体养坚,行强人之品德。

(三)“言”的维度:着力礼爱宣传,展现礼爱校园新形象

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特色活动,打造“三个最美”。鼓励微笑生活、礼貌待人的孩子争当“最美学生”;鼓励关心家庭、关心集体的家长成为“最美家长”;激励提升内涵、品质的教师成为“最美教师”。


三、全员参与,让“三观”(成长 、 成才 、成功 )有形成

从深化“课堂革命”,到助力“双减”政策落地,学校完善了“三成”课程育人体系:成长课程,学科知识增智慧,实践育人促成长;成才课程,艺体特长显活力,艺术特色翘楚一方;成功课程,拨动了服务之音,将课后服务课程化。以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人人怀有一颗礼爱之心

每周一主题,校内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

2、人人擅长一项生活技能

开设劳动课程,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3大任务群,教师倾力打造录制微课,增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爱心、责任心。

3、人人拥有一个健康体魄

将广播操、武术操、舞蹈等相结合,突显了锻炼的时效性、内容的全面性,为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训练运动技能,培养体育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4、人人培养一种体艺特长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力求实现教学三观,办学生成长,扶学生成才,助学生成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润物无声,抓铁有痕。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石,学校将一以贯之。“给我六年时间,还你一个爱憎分明、文明懂礼、健康向上、多才多艺的孩子!”这是逸杨人对家长的庄严承诺。


上一篇: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梦想链接双巴情 友谊之花永绽放

下一篇:书记校长说校训——礼通人和 养习成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