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25
自2018年以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专委会围绕学科关键能力开展了丰富的活动,不断推进学科关键能力的落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2019年9月-10月再聚焦“学科关键能力”在川西、川南、川北、川东进行了片区赛,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关键能力进校进课堂,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彰显学科关键能力的优课及优秀教师团队。参与本次赛课的老师们也在这个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和教研团队一起反复打磨课程,让学科关键能力真正进入课堂,在教育、教学创新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次小学专委会展示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18节优秀课程,老师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宜宾市翠屏区天立学校 郑雅文
【摘要】 每一次大赛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团队的心血。每一次大赛之后,都能积极地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每一次准备大赛那漫长且艰辛的过程,更是一个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字】 赛课 收获 感悟
做一名教师,是幸福的。能得到机会快速成长的老师,是幸运的。我是属于既幸福又幸运的那个。成为教师,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的选择。已经在央企法务部门工作了5年的我,毅然决然做出了转行的决定。这不是偶然,更不是冲动。一直以来,我热爱英语,喜爱孩子,在做了母亲之后更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30岁的我,辞去职位,考取教师执业资格证,投简历面试。像是打开了一道本就属于我的大门,我的教师之路走得异常顺利。
三年来,我真正体会到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孩子,那么纯净,那么纯粹。我的教学能力快速地在提升,这得益于我来到了一所有爱的学校,加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获得了一位亦师亦友的师父,结识了一群气味相投的“后天姐妹”。学校给予了我大大小小的机会锻炼,英语组同仁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每一次磨课都倾囊相助。如果说之前的过关斩将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而这次的“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基于学科关键能力’课堂教学比赛”以及“2019年教师年会暨优课展示会”让我逐渐领悟到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的教师。
一、赛课准备
这是全新的赛课模式。比赛中最重要的两点要求,我们在常规的教学中都鲜有涉及:一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比,应达到整堂课的60%以上;二是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比赛要求之前,我们第一时间选择了中意的分级绘本品牌—— Era,并选择了难度适中的第三级之《The Flying King》。这是一个故事性绘本,诙谐幽默,想象力丰富,非常受小学生喜爱。在迅速确定内容后,师父帮助我一起讨论教案。根据第一点要求——自主学习占比应达到6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按照以前的思路设计课程,要想办法“放权”给学生。师父提出来之前观摩过的自主学习做到极致的课堂就是“题单满天飞”。当即我的脑海便出现了好几个类型的题单,最终确定了给图片排序、选词填空、图文连线三个活动题单。经过分析,我们将这三个题单的学习能力提炼为对学生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师父提出可以培养学生绘本封面信息提取的能力,这一活动最终被定义为“让学生初步感知信息提取”为目的的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活动非常新颖也很成功。题单活动之后,为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设计了复述故事、演绎故事两个活动。该绘本所涉及的单词都有共同的词根——“-ing”, 为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设计了若干音组的拼读活动。就这样一边设计活动,一边锁定了教学目标。不得不说,在教学设计的初期,我不像教学理论所要求的那样,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再围绕目标设计活动;而是根据比赛要求,设计了教学活动,再从中提炼了教学目标,再返回验证活动是否围绕目标而进行。大家对“学科关键能力”也是第一次接触,一头雾水,咨询了多名专家后,最终确定了本堂课要培养的两项关键能力:一是信息提取、归纳及运用能力;二是拼读能力。围绕这两项关键能力,教案最终设计了封面信息提取、图片排序、选词填空、复述故事、归纳拼读规则、拼读练习、故事复述、故事演绎等教学活动。
摸索着,我站上了川南片区赛课的比赛舞台,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案上设计的所有活动,学生们积极配合,教学效果出乎我意料地好。
二、煎熬磨课
如果说川南片区的比赛,是对我设计能力、教学能力的考验,那么全省的优课展示成为我真正蜕变的契机。第一次获得省级奖项固然兴奋,但代表宜宾、代表川南片区做优课展示的压力是空前地大。虽然教学设计基本能达到比赛的要求,但是要登上省级课堂展示舞台,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异常地高。第一,教师是否能在移位教学中迅速地了解学生并在课堂上配合默契;第二,教师是否能在各种班级构成中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教师是否能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第四,教师是否能抓住生成资源点亮课堂;第五,教师是否能用丰富的语言应变课堂……还有许多我没能想到的严苛要求。
在准备展示课的磨课过程中,越来越没有信心。师父和同事们提出我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不能真正地关注到全体学生,一心只想完成教学设计,甚至因为时间紧迫,肉眼可见地催促着学生一项又一项地完成任务,最终的结果是:上课的教师焦躁不安,学生战战兢兢,听课老师被一股莫名地紧张感包围。
“你没有享受你的课堂,学生们当然得不到享受。”
“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在追赶什么。”
“如果能多笑笑,给学生更多温柔的肯定就更好了。”
“如果你想让学生完成某个任务,换一种说法,换一种语气,就不会那么生硬了。”
这些中肯的建议在当时的我听到后,无法找到更好的办法去改变,扑面而来的都是负能量,觉得一直以来的自己在教学当中从没关注过这些细节,是个多么差劲的教师!这让我陷入深深的苦恼。师父一直鼓励我,“你是一个很有悟性的教师,你要知道你这堂课的目的是引导、帮助孩子们去享受这个有趣的故事,而不是强行要求他们要输出地有多好。每个班的学情都不一样,你把你能做到的一面展现出来就够了,即便是最终孩子们不能达到预期的要求,过程享受了,能力训练了,思维启发了,就足够了。”师父一直就是用这样温柔的语调,她强调的“过程”和“享受”让我醍醐灌顶。我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教学语言,精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过渡语,并且预案了若干个评价词汇。我自己一次次地练习、预演,感受到自己逐渐地柔软下来,放松下来,磨课的感觉也渐入佳境。大家都看到我一次次地改变。在最后一次专家磨课中,我的启蒙老师提到,“真正优秀的老师,一定是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并做出最真实的交流,抓住生成资源做思维引导,这样的课堂才是一节闪着光的课堂。”郭老师在做示范的时候,确实是闪着光的。
三、优课展示
随着教案越发地熟悉,我越发地进入引导者(guider)、帮助者(helper)的角色,心态越发地放松。11月27日下午,是见学生的日子。我活泼的性格跟孩子们打成一片,记住了15个以上孩子们的英文名,他们为此觉得我非常厉害,师生破冰之旅顺利开心。他们的机灵劲也让我舒了一口气,期待着第二天我们的默契配合。11月28日,40分钟过去地非常快。也许是早上第一节课,也许孩子们鲜有参加大型公开课,孩子们拘谨得让我怀疑这并不是昨天见到的机灵鬼们。
(一)本堂课总的来说进步的有以下几点:
1. 课堂效果很好,通过复述故事、演绎故事的检测,孩子们的语言能力80%以上达到了目标要求;
2. 思维启发很好,在两次开放式问题中,都得到了不少学生精彩的答案,例如”magic”, “pair of wings”, “big hand”, “much money”, “super king”, “brave” 等等;
3. 关注全体学生落实较好,该班任课老师惊喜地提出,本节课很多不常举手的孩子反而很积极地想要表达;第四,课堂节奏适中,紧迫感消除。
(二)本堂课的不足在于:
1. 第一次开放式提问没有适时收回,时间稍长;
2. 故事复述本应与板书同步,因太关注学生复述情况而忘记,最后匆忙补上,效果没达到预期;
3. 故事解析耗时稍长,最后十分钟节奏稍紧凑,且超时;
4. 未设置评价机制,学生活力调动不足;
5. 面向全体学生应当更做到极致,分层教学未设计。
四、赛后感悟:
(一)关于教学
赛后回到自己班级,我都不由自主地将“自主学习”的理念灌注到教学设计中,对于教案之中的教学目标我都对培养发展学生的何种关键能力进行思考,并为此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授自己四年级学生的时候,我会放手让学生大量地自主阅读,鼓励发问,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不得不说,这次比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自主学习课堂的推动及关键能力的聚焦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关于教师
我从一个关注教学设计的教师,真正地从一次次磨课中领悟到了
教师的本真是关注学生。任何精妙的设计都是为了辅助学生成长而存在的。教师的角色不是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辅助者。课堂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作为主体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课堂不是老师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而是润物细无声地鼓励、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展现自己,并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很多老师看过我两次课堂,一致的声音告诉我,优课展示课不如第一次赛课那么“激情四射”。我想从前的我和这次大多数老师一样,会觉得课堂效果没有第一次赛课理想。但是现在的我反观,其实并不然,第二次赛课故事演绎环节,几乎全班同学都在举手,想要展示,这说明全班同学都准备好了,并散发着自信。我的第二组展示并不理想,其实我知道那个小组里面没有英语优等生,但当时他们跃跃欲试的模样让我想把这次机会给予他们。虽然他们最终展示是在我的提示之下完成的,但我感受到了他们尝试的兴奋,看到了他们眼中的喜悦,我相信他们以后会更热爱英语,愿意用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一节课堂点燃了四个孩子的热情,我觉得课堂效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比能看到的“激情”更加令人欣慰。
我学会了等待。三年前一个外教曾说,我们中国的教师比较心急,提了问题就马上要答案,殊不知很多孩子需要时间思考。这一次,我看到了一个孩子颤颤巍巍地、矮矮缓缓地举起了手,想要告诉我他对故事主人公的评价,3秒,5秒,10秒过去了,我的话筒在他的嘴边,全场只能听到他的呼吸声,我对他说,”It’s OK. You can speak Chinese.” 他很腼腆、很小声地说了“勇敢”。我马上用英语告诉他这句话怎么说。这是一个那么多次磨课从没有出现过的答案——“勇敢”,这不正是用来形容这个小男孩的吗?我相信他从没有在英语课堂如此勇敢过!我也相信他能够越来越喜欢英语,享受英语。我从等待中收获了感动。
我一直都认为做一名教师是幸福的。过去,我只是单纯地认为教师跟孩子们在一起简单而幸福,因为有悠长假期而幸福。如今,我怀揣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情怀,不断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孩子们带来更有趣、更高效的课堂和学习方法。为此,我幸福着,爱着教育,爱着学生,温暖着他们。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心中有爱,便有了“温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