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疫情期间,孩子和父母拥有较长的时间共同相处。如何通过沟通和体谅,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一起看北京市6位特级校长的建议

       化解亲子矛盾,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陈 姗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一、倾听

       倾听是了解孩子的基础,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做出判断的前提,没有真正的倾听,就没有真正的沟通。任何情况下,都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把事情说清楚,把想法说出来。

       二、赞美

       赞美是对孩子正确言行的肯定,是孩子能够接受建议甚至批评的情感基础。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了在孩子言行中寻找一个闪光点,适时的赞美他们一下,哪怕他们确实做了错事。

       三、学会控制情绪

       不要急于把情绪写在脸上,那样等于用情绪宣布了结果。平和的情绪有利于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描述真实的情况,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

       四、多用正向表达

       尽量用正导向的语言明确表达观点或者想法,如“我喜欢……”、“我希望……”等。对于指导孩子言行而言,正向表达更利于孩子明辨是非,利于强化正确向上的性格。

       五、尝试书面留言

       一封信,一张鼓励卡;几条温馨提示,几句贴心的悄悄话。很多不好当面说的话,不好面对面表达的情感,用书面语言写给孩子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他们可以在静静的阅读中,反复体会文字中所表达的意思和饱含的感情。而且,这种方式也更容易帮助双方控制情绪,达成默契,冷静而理性的思考。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朱秋庭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


       一、做好沟通前的情绪调整

       沟通前,家长首先要觉察、调试、安顿好自己的情绪,一定不能大发雷霆。因为愤怒与指责带给孩子的或者是恐惧、郁闷、压抑等消极情绪和逃避行为,或者是愤怒、暴躁甚至是破坏性行为,无助于孩子安静而专注地完成作业,甚至会导致孩子对作业的恐惧与厌倦。

       二、做好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孩子会因为身边诸多“重要他人”(比如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当孩子被误解或得到消极评价时,往往会丧失自我价值感,进而自我否定、自我放弃。因此,遇到问题家长不能急于指责,要和孩子进一步沟通,找到真正原因和针对性的改进方法。

       三、鼓励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

       家长要及时察觉孩子的微小进步,哪怕是某一个字的某一笔更加端正、流畅,也要根据具体表现给予及时肯定。因为成功的经历让孩子更加自信,更有动力走上持续努力的轨道!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刘立清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怀柔区第二中学党委书记


       第一,不急躁,不恐惧,不慌乱,有信心,有努力。比起批评、谩骂、吆喝、命令、唠叨,家长以学习的态度,感恩的心态,平等的对话,来管理孩子学习,管理孩子不出门,管理孩子锻炼,管理孩子不上网,效果会更好。特殊时期,尽量做到正确及时的道德教育,合理的心理关怀,恰当的情感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第二,分清是非,不任意贴标,任意评价。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家长不要任意评价,而要做正确归因分析,培养孩子的兴趣,多讲意义,多鼓励,多信任,多欣赏,多帮助,这样孩子才能愉快的成长,培养出相应的能力和兴趣来,培养出爱父母的感情来,培养出承担责任的习惯来。


       宅久易摩擦,如何与TA“和平相处”?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魏国民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小学

       孩子长时间在家,很多不足暴露出来,比如自由散漫、沉迷手机、和家长对着干等等。其实,这正是考验我们家长“问题观”的时候。是把这些问题看作“病毒”,根本不允许出现?还是把这些问题看成是孩子成长的资源,服务孩子成长?


       我更倾向于后者。把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当作成长的资源,家长需要让孩子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来,一起商讨这样的几个问题:

       我们现在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现在是怎么做的?

       推想一下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这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不同的做法会有哪些不一样的结果?

       你希望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让孩子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学会分析、判断并自主做出决策,同时能够按照自己做出的决策执行并不断反思。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可以参与到整个决策的执行和反思过程中,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曹彦彦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大峪中学


       一、为了TA,若即若离

       回想我们小时候,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很多小缺点都没能进入父母的法眼,我们就自在愉快地长大了。因此,孩子的缺点没有那么不可饶恕,假若我们能主动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份距离能帮助我们忽视掉一些小缺点,才能给孩子自由呼吸的成长空间。

       二、为了TA,若无其事

       有研究表明:在提高孩子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中,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的作用远远大于父母对孩子的“监管”的作用。

       三、为了TA,举重若轻

       确实,孩子有时真的会出现必须干预的严重问题。问题越严重,越要认真对待。认真对待的前提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思考对策、审慎行动。每一个严重的问题,都不会仅仅是孩子的责任,其根源一定有父母的责任;每一个严重的问题,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严重的问题,都不可能药到病除,要有抽丝剥茧的耐心。

如何与孩子巧沟通互体谅?6位特级校长教家长化解“亲子矛盾”


游向红

北京市特级校长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幼儿园


       一、允许孩子的“作”,TA才能学会静下来

       相比疯狂的“闹”,家长们更喜欢孩子安静的“玩”。但安静的游戏不能替代体能游戏带给幼儿的身心发展。正是这些看上去疯狂、出格,甚至有点“作”的活动,才是孩子们静下来的前提。

       爸爸妈妈若能理解和陪伴孩子“瞎折腾”,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从爸爸妈妈的建议,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亲密感、信任感。

       二、大事当前,做心平气和的父母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爸爸妈妈也许会有焦虑情绪。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将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比如:为了让孩子知道不能去外面玩耍和聚会,夸大病毒的可怕;把孩子犯的“错误”当成自己情绪的宣泄口等。这虽然让大人的内心似乎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却将压力和不安转嫁到孩子身上。

       因此,大事当前,父母更需要冷静,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小怪兽,孩子也会在这样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为内心强大的人。


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首都教育”《双“特”战“疫”》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