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0-30
10月24日,威远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水平提升研讨会举行,这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次指向核心难题的“集体问诊”与“智慧众筹”。
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山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单设初中学校、部分中心校书记、校长,县教育体育局分管领导及相关股室负责人等30余人参加研讨。
现场直击:从“茶香”中看贯通的底色
研讨会从实地调研小河镇中心学校开始。通过实地参观校园环境、教学设施与文化展区,这所以“茶文化”为底蕴的学校,从办学特色、课堂氛围乃至管理细节,都让与会者看到“贯通育人”的鲜活样本,体现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育人实践和积极探索。
核心议题:打破学段壁垒,难题如何破解?
理念易建,壁垒难破。在随后的汇报与研讨中,真正的挑战被摆上台面:
1.师资之“困”
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师资结构性矛盾如何调节?
2.课程之“隔”
中小学课程体系分立,如何实现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设计?
3.管理之“界”
中小学管理模式差异,如何融合成“一盘棋”?
面对共性问题,小河镇中心学校分享学校“五个贯通”的实践与探索——“捆绑式”考核迫使中小学教师成为利益共同体;跨段教研让不同学段教师坐进同一间备课室;成长档案则为每位学生提供了连续九年的发展追踪......
专家引领:为“贯通”提供理论与路径支撑
仅有学校的实践探索还不够,更需要理论的高度与视野的广度,本次研讨会特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刘裕权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尹建羽从实践层面和理论高度分析问题、指明方向。
尹建羽副秘书长就《工学团模式:赋能学校,链接社会》作专题讲座,他以陶行知“工学团”思想破题,指出学校要敢于“链接社会”,打破围墙,构建更广阔的育人共同体。
刘裕权教授以《新时代背景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思考和建议》为题,通过深入剖析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历史沿革、优势与挑战,鼓励学校大胆创新,真正实现“一贯到底”,避免沦为“六年制”与“三年制”的简单物理叠加。
共识与未来:从“各管一段”走向“九年一体”
思想的碰撞,最终要落地为行动的共识。在热烈的互动研讨后,会议明确我县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机制革新,打破“各自为阵”
强化校级统筹,建立跨学段教研与考核机制,实现管理、师资、课程的深度贯通,杜绝“小学+初中”的简单拼接。
激发活力,培养“贯通之师”
加大贯通型教师培养与跨段轮岗,完善激励机制,让教师拥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舞台与动力。
课程为本,实现“无缝衔接”
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核心,构建中小学衔接课程体系,聚焦课堂实效与五育并举,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连贯而优质的教育。
这场研讨会,标志威远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从“规模整合”迈向“质量贯通”。以贯通破壁垒,以一贯促均衡,威远教育正致力于让每个学段都成为学生持续成长的跑道,而非终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