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20
个人简介:
姜立园,六年级7班班主任、语文教师、课程中心干事。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即使无法彻底摆脱命运,读书也能让你拥有超脱的心境,即使跌落谷底也能仰望星空。我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亦是如此。
读书座右铭: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爱驻心间,法在手头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假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想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好书。书中的建议看似浅显,实则蕴含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包含了教师常遇到的难题,并用事例阐述得十分生动、具体。对此,我有几点看法: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的学生相似,但“差生”却各有不同。我们常对“差学生”批评、处罚、讲道理,却没想过这种做法拉大了我们教师与他们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名好教师要热爱孩子,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竭尽全力,而我们却抱怨甚至放弃,这值得我们深思。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我们经常疑惑讲了多遍的题为什么学生仍不会做?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其实是忽视了学生应理解的内容和目的。好老师不会替学生解决难题,而是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困难所在,付出努力去克服,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蓑衣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角色转变,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成为活动组织者、协调者,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这本书引发的思考远未停止,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需时常停下脚步,品读这样的好书,滋养心灵,让思想更加深邃。
个人简介:
周辰爽,四年级科学老师,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曾在国家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区上进行教研课展示,获得好评,并多次获得省级、区级比赛一等奖。
在文字的海洋里,追寻着温度的痕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如同细丝般编织着情感的网络。在字里行间寻觅着那份独特的温暖。当我沉浸在文字中,仿佛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与他们共度时光。这种温度,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样。
读书座右铭:始于阅读,归于智慧。
汲取智慧之光,汇聚知识之泉
——读《给教师的二十条建议》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者和心灵的塑造者。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提升,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书中的第一条建议便是“了解学生”。这看似简单的建议背后,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家庭背景以及他们的学习需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授书本知识,而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好像每个孩子从小都会思考,而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每个人来到世界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经过自我学习,环境熏陶,长者领路,这张纸就会逐渐变得色彩斑斓,而是怎样的颜色,就靠自己去创作。通过学习,我们会越来越明白自己爱什么,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每个孩子刚入学时,我相信都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是最后为什么没有都发光,那就是在打磨和自我展示过程中出了问题。
所以,我希望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能尊重、关心每一个孩子,帮助支持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而对于“认识世界”,我理解的是,在不断阅读学习过程中,能更加辩证、清晰地看待事物,在阅读增长知识后再去“行万里路”,能对所听所见所闻的一切有更深切的体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认识了世界才能更好的认识自己。
个人简介:
刘倩,五年级四班辅导员、数学老师。课堂上幽默风趣,又能兼顾严谨治学。生活中热爱生活,又疼惜学生,是孩子们眼中不一样的数学老师,也是学生启迪懵懂的导师。十年春秋,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最大的愿望就是用心培育一颗颗小小桃李,绽放出属于他们最美的样子。
读书座右铭:读书之乐何处可寻,数点梅花天地之心。
教育其实很美,教育真的很美
——读《教育其实很美》有感
这个夏天我有幸读了《教育其实很美》这本书,这本书是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刘可钦的教育随笔集,书中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阐述了她对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文化的系统思考,集中于一点,那就是:教育是美的!而这与我的教育初衷不谋而合。
我们习惯用统一的、标准的活动来评价和要求所有的学生,但是却忽略了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教育是包容的,而不是排斥的,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接纳的,而不是指责的,面对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导是支持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要让学生站在正中央,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长的自信!
教育其实很美,教育真的很美。它美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美在每一位教师的奉献与坚守,美在每一次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碰撞。让我们用爱与责任,继续书写教育的美丽篇章,让这美丽永远熠熠生辉!所以,不要忽略教育那细微处的美,不要忘记教育那深远的意义。让我们以教育为翼,翱翔在美好的天空;让我们以教育为舟,驶向成功的彼岸。因为教育,其实很美。
个人简介:
唐瑞伶,三年级五班、六班数学老师。华阳街道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工作期间曾在省、市、区级获得奖项,承担的区教研课广获好评。作为教师,她深知阅读的力量,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智慧的火花。
读书座右铭:书香浸润心灵,智慧点亮未来。
教育之光 心灵启迪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和精神的引导。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田用责任去承担教育的重任;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尊严建立信任关系与学生共同成长;我们应该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追求卓越的教育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秉承这些理念不断前行努力成为一名有爱心、有责任、有智慧、有情怀的优秀教师。
个人简介:
张丽,中小学一级教师,双流区级课题《指向深度阅读的小学感官图像构建的实践研究》主研人员,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获得省级三等奖,文章《任务驱动,走向阅读更深处》发表于《未来科学家》杂志并获壹等奖。
读书座右铭:读书是一种修行,它能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阅读有法,启智润心
——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有感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语文的学习质量,优化语文学习的效果。在小学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思维,是贯彻新课标教学方针的根本方法,也是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桥梁。
吴欣歆教授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一书,从书籍的“书册名片”“文本价值”“教学价值”“全过程阅读指导”几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和呈现。书中提到的阅读方法和建议不胜枚举,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一是要搭建整本书阅读的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阅读的逻辑性,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质量和能力的有效提高。二是要依托课本教材,引发主动阅读。根据语文书本知识和教育的发展规律,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欲望,抓住契机推荐与课文有关的图书,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三是要引领学生进行整本书的主题建设。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向往和兴趣,促进他们的知识思路的高效构建,有助于他们寻找到更多、更丰富的阅读技巧和形式。
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我们见证了知识如何在教师们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这些“最美读书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阅读改变人生,知识照亮未来”的真谛。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继续在书海中遨游,探索未知,共同成长,让书香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