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教校特开展“与书香为伴 助力专业成长”教师主题读书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科阅读,专业发展,各读书小组根据学科需求,确定阅读主题、阅读书目开展组内共读;
第二阶段是阅读分享,智慧共享,各读书小组推荐代表参加资源中心、特教校进行全校分享,参与阅读成果评比。
接下来,看一看各读书小组第一阶段是如何开展组内读书活动的吧!
生活适应组、艺能组、职高组
生活适应组、艺能组、职高组以集体围读的方式开展读书活动,老师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美好阅读时光。
生活适应组研读的书籍是《特殊学校教师教育技能》,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了当前特殊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做法;还反映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体现内容的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不仅强调专业性,同时还非常重视可读性。
艺能组共读的书目是《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此书从什么是“教学策略”入手,对小学美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接受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进而在“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范围,结合实际案例,分别讲解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职高组共读的书籍是《职业教育要义》,本书重点介绍了职业教育的理念综“观”、 职业教育的内涵概“说”、职业教育的规律刍“论”和职业教育的本质思“辨”,对职业教育原理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既有教育科学的研究,也有职业科学的研究。
生活数学组
欣赏校园美景,呼吸校园清新空气,生活数学组老师们开展的户外阅读也别有风味。
生活数学组共读的书籍是《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本书呈现的是给予学前教育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PCK)研究的结果。关注的焦点是以核心经验为线索,帮助教师梳理和展开对数学领域各个重要部分的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和认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去识别结构化数学活动的类型,让这些结构化的活动能最好的让核心经验对幼儿产生实际的意义。
生活语文组、聋生组、体育组
生活语文组、聋生组、体育组以小组教研的方式碰撞思维,交流阅读的感悟,分享阅读的收获。
生活语文组围绕《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开展研讨,课标是国家课程的基本个纲领性文件,是学生的学习标准,是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凸显了培智教育特征,为培智学校学生更好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在具体实施课程时,应尊重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坚持生活导向,实施生活化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法,适时提供支持性策略。让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重视用支持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聋生组分享交流的书籍是《学习力就是生存力》,本书为日本教师桥本武在百岁之际写下的人生之书,桥本武先生向我们传递了他所教授的“传奇课堂”背后的故事以及他的人生哲学。本书介绍了桥本武先生百年间的思考和感悟,不仅有“学就是玩,玩就是学”的教育宗旨,还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生即不断学习”的生活信条。
体育组围绕《小儿脑性瘫痪运动治疗实践》一书开展研讨,此书从运动学和运动解剖学入手介绍了身体各部位的正常运动和代偿运动,以及脑性瘫痪患儿在各个部位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详尽地阐述了针对这些障碍的具体治疗方法。
全书所介绍的每种操作方法均配有实际操作的照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既可以作为工具书供广大儿童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阅读,也可以作为患者家长的家庭康复训练指南。
融合组、综合组
融合组以个人自主阅读、集体共读的方式结合开展读书活动,有自我的思考,也有集体的智慧,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他们研读的主题是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是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的关键支撑,对全面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规范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资源教室为普通学校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康复训练和咨询的重要作用,能加快推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
综合组老师以撰写读书笔记的方式进行阅读,他们研读的书籍有《教师人文读本》,本书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
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终身学习也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次阅读,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自我提升,第一阶段的共同研读使教师们收获颇丰。各读书小组也将继续开展好阅读活动,在第二阶段的校内分享中继续共沐书香,绽放风采!
编辑:虹越
责编:叶茂
来源: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