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3
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今年1-4月,教育部先后印发了五个专门通知,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分别做出规定,落实情况如何?12月22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99.6%家长反映未再被要求批改作业。
在作业管理方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教育部要求严控总量,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做到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从取得的成效来看,会议指出,目前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学校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此外,不少地方通过制订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优质作业展示交流活动,着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睡眠时间管理成效逐渐显现,超七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
在睡眠管理方面,吕玉刚强调,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要保证时间,对“3个时间”作了规定,包括中小学生每天必要睡眠时间(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以及与这个时间密切相关的学校作息时间、学生就寝时间。要防止干扰,落实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网络游戏都要为保障学生睡眠“让路”。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要加强分析和辅导,积极帮助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
从成效来看,吕玉刚介绍称,目前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
此外,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问卷反映,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午休时间和条件。总体上看,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成效。
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手机,99.8%中小学严格限制学生带手机。
在手机管理方面,吕玉刚表示,防止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损害视力健康,影响专心学习,导致沉迷网络和游戏等问题。
吕玉刚强调,要强化柔性管理,把“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落实好,做到禁止性和灵活性相统一,防止简单生硬管理。强调落实到班,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明确保管场所设备、方式、责任人,形成长效管理的机制。
从成效来看,有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不得带入课堂的规定,91.8%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手机保管装置,学校普遍提供了学生与家长必要时紧急联络的通道,秋季学期普遍做到了不再用手机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着力提升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表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印发后,据统计,全国88.41%的中小学校已明确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77.83%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制度。
截至2021年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清理。
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已经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有效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得到提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一级巡视员郝风林介绍表示,通过努力,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已经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全国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得到有效保证,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质量得到提高。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全员上报制度,建立完善了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其中,优良率由2016年的26.5%上升至目前的33%,上升了6.5个百分点。各学段学生超重和肥胖比例、视力不良率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已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教育直报监测平台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已建立直通20万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教育直报监测平台,将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相关指标作为重点监测内容,实时调度和跟进各地各校落实“五项管理”实际情况。以二维码形式邀请家长通过网络无记名直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家长感受和诉求,同时通过举报平台畅通家长反映意见渠道。将“五项管理”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据悉,教育部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解读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等文件精神,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并遴选推广一批各地各校落实的典型案例。推动各地将作业、睡眠、手机管理纳入校长教师培训、教研活动重要内容;通过相关课程教学、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等方式,大力普及有关科学知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宣传相关管理规定,争取理解支持,形成家校协同落实合力。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教育导报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