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以赤子之忱三十年如一日努力践行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10 月 18 日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30周年的诞辰,借此契机,10月14日上午,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新教育武侯实验区推进办公室承办的“爱满天下知行合一——新教育武侯实验区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研讨活动”在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顺利召开。
中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成都师范学院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姚文忠,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李镇西,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文良以及省陶研会新教育研究中心的一百多名种子教师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时代如何学陶、师陶、研陶、践陶。
会议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新教育武侯实验区推进办公室负责人叶兵主持。会议在陶行知生平短片中拉开序幕,大家共同回顾了陶先生平凡而伟大的教育生命。
首先是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文良致辞。他强调了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介绍了武侯区新教育推进办工作室作为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研究中心的常态推进机构近年来的工作成果,并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接下来是一线教师分享。来自成都市西蜀实验幼儿园的李国兰老师、成都市弟维小学余俊伶老师、成都市红牌楼小学校的邹芳校长就自己学习陶行知理论的感受,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以及对自我成长的引领等方面进行了汇报,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姚文忠教授以《研陶的切入点》为题进行了学术讲座,他认为不要割裂的学陶,而是要根据陶行知的生世和经历来整体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姚教授梳理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发展脉络,强调了陶先生关于教育的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以及教育改造与教师的选择和培养问题,肯定其理论在当下“双减”政策下的实践意义。姚教授对在座的教师提出了三点中肯的要求:第一,教师一定要学会动笔;第二,教师要善于交流;第三,教师必须要读书。
最后,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李镇西就本次活动进行了交流,他谈到和姚文忠教授的过往,表达了对姚老的敬重。李老师谈到自己最近重读陶行知著作的感受,并通过几件教育往事强调如何理解“儿童思维”,他希望老师们像陶行知一样做人做事做教育,不一定做伟人,但一定要做真人。
“陶”之夭夭,灼灼其华,100多年以来,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情怀和系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富矿。在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此次会议既追思前贤又与时俱进,明确了老师们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陶行知思想,“知行合一”做教育,师生共享教育的幸福完整。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