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2
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丰富武侯教育生态
——新教育实验武侯实验区基本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新教育实验武侯实验区成立于2014年7月,现有实验校(园)49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30所,九年一贯制2所,幼儿园14所。
二、工作重点
新教育实验区成立后,武侯区教育局组建了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办公室,工作重点如下:
(一)立足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抓手,新教育建设办公室着力于对教师进行精准、高效、科学的专业培训,采取多种途径,夯实教师教育理论基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助推和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1、“三专”模式
通过建立读书会促进“专业阅读”,组织叙事征文活动激励“专业写作”,组建种子教师团队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2、培训学习
以“把专家请进来”“把老师带出去”为切入口,提供丰富学习机会,拓展教师教师视野。
自实验区成立至今,已先后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20多人次,为全区5000多人次的教师作专题报告。
5年多来,先后组织全区1000多人次前往全国各地参加新教育的学习实践交流。
3.搭建平台
搭建更高的展示平台,发挥榜样教师示范作用,形成特色培训资源库。实验区招募骨干校长、榜样教师成立了新教育武侯教师讲师团,在全国多地作多场专题报告,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目前,已经有3名教师的教育教学专著在全国公开发行。
(二)强化活动策划指导
指导并推荐种子教师参加全国叙事展示活动,参与策划各实验校(园)的区级新教育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指导,5年来,共参与策划指导活动70余个。
(三)构建精细管理模式
新教育办公室以“底线+榜样”为原则,启动并开展了项目学校的达标与评优工作,构建区域新教育管理工作新样态。
(四)促进内外沟通联系。
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办公室还作为新教育研究院与各实验校(园)之间的桥梁,在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参加会议、评奖、文章刊发等方面,起到桥梁作用。并与全国其他实验区加强横向联系,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工作策略
经过四年的实践与探索,新教育武侯实验区已经提炼出了行之有效的实验区“三个一”建设模式:
(一)建立一种机制——每月一展示
每月一次的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展示机制,侧重展示学校新教育实验某一阶段的思考与实践,供全区实验校借鉴、研究。全区新教育实验学校已先后举办了25次区域展示活动。
(二)培养一支队伍——区域领先全国知名的榜样教师队伍
通过为老师们提供高品质培训学习机会,搭建著书立说、宣讲展示的舞台,王兮、黄雪萍、蒋长玲、刘俊秀、庄琳、罗莉、刘朝升等......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区域乃至全国新教育领域的知名教师。
(三)打造一个团队——武侯新教育讲师团
遴选一批优秀校长和榜样教师,赴全国各地传播新教育理念,不断扩大区域教育的影响力。讲师团已先后前往广安武胜、广元、深圳、眉山等地宣讲,把“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理念带给更多教育同仁。
四、工作成绩
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办公室成立四年来,共开展新教育通识培训、提高培训和专题培训70余场9(次),邀请专家讲学、座谈交流60余场(次);组织新教育阶段性展示30余场,组织前往偏远山区讲学3场;组织校长、种子教师前往北京、南京、江苏等地培训2000多人次。
共有10多名教师获新教育研究院组织的各类叙事特等奖,5门课程被评为全国“十佳课程”,2所学校被评为“新教育示范校”,13所学校被评为“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43名老师被评为“先进个人”,4名老师被评为“榜样教师”,2名校长被评为“智慧校长”,1名校长获得“智慧校长”提名奖,3名老师所带班级获得“完美教室”称号。
新教育武侯实验区建设办公室先后承办了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新教育开放周活动,新教育第十八届研讨会,现正在积极筹办苏霍姆林斯基思想与新教育报告会。
武侯区新教育实验建设办公室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四日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四川行知教育网版权所有 蜀ICP备19030294号-1 站长统计
地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传媒集团)红星国际3号楼1405-1409 邮编: 电话:028-86624500 13348897983
成都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