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广安 > 广安教育

广安:以“加速度”书写 公办学前教育示范“新样本”

“家附近就有公办幼儿园,方便。”“新建的公办幼儿园,条件好还便宜。”“环境优美、童味十足,新建的公办幼儿园很漂亮。”……

2018年,广安提出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开始实施“全域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

说干就干、快马加鞭。今年秋季,已有60所新建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赞誉背后,是办区域性最好教育的广安决心:3年内,建设公办幼儿园160所,让全市80%以上的适龄幼儿能上公办幼儿园。

赞誉背后,是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广安速度”:2018年以前,全市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占比仅26.04%,2019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占比达45.04%。

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广安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快速度,推进“全域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不仅跑出了令人惊叹的广安“速度”,更书写了公办学前教育广安示范“新样本”。

民有所盼、我有所干,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立足学前教育实情,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广安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全域规划实施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致力打造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

2018年2月,春天带来新气象。

2月6日召开的广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曾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实施“全域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新增公办幼儿园16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数61950个,全市80%以上的适龄儿童能到公办幼儿园上学。

一时间,消息传遍广安大地,470万广安人民为之振奋!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担心娃娃上不了公办幼儿园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赞!”……

点赞的背后,折射出群众对“好入园”“入好园”的热切期盼。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但我市学前教育“底子薄、欠账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据统计,2017年底,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26.4%,广安主城区占比仅为10.4%,大部分适龄儿童只能到收费较贵或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群众意见较大。

一方面,是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做出一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另一方面,广安“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较突出,群众热切期盼“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

现实摆在眼前,改变迫在眉睫。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只有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质不优”的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深化学前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到“加量加质不加价”,才能从根本上补齐公办幼儿园存在的短板。

2018年,广安市委五届六次全会、全市教育大会相继召开,市委书记李建勤明确要求,“办区域性最好的教育,建设川东北教育高地,持续推进全域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

打造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委、市政府算了一笔账,若80%的孩子在公办幼儿园就读,按每学期费用2000元计算,每年能为家长节省开支10亿元以上,切实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让广大适龄孩子真正享受普惠学前教育。

一年干几件小事,几年干成一件大事。

广安将目标任务分年实施:全市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共160所,其中2018年开工建设67所、2019年开工建设45所、2020年开工建设48所。

针对全域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的“选址”“规划”“资金”“师资”等问题,广安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政府省小钱让老百姓花大钱”理念,以新思路、新方法破难题

3年建160所公办幼儿园,3年让80%以上的孩子念上公办幼儿园,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口号喊得亮,事办不办得靓?”如市民李庚训一样,不少人对此仍持怀疑态度。

但一年多时间以来,人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办好公办幼儿园的诚意和魄力。

——全域攻坚推进,将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任务写入市委全委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市定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进行考核,全市各级各部门全力推进。

——科学合理布点,组织专家对幼儿园建设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对每个建设选址现场踏勘、对规划设计逐个审议。

——无偿划拨土地,采取调整用地规划、改扩建、回购小区配套幼儿园等方式,解决建设用地难题。制定出台《关于新出让土地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的通知》,对建设所需的1216亩建设用地全部按教育用地无偿划拨,保障用地所需。

——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压缩地方财政一般性支出向教育倾斜,另一方面,调整地方债券资金使用方向,将8亿元地方债券投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保障建设资金需求。

一系列硬措施,确保了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晚干不如早干,要干就干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丽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经验。

——补足师资不足“创新招”。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公办幼儿教师合同制改革,由财政足额保障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和“五险”,对表现优秀并服务达到3年以上的,通过一定程序定向考录为在编教师。

——民办学前教育“规范办”。明确“限制审批遏制增量,坚持标准减少存量,规范发展提升质量”的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对现有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进行检查,限期完善提高。依法支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引领其特色发展、优质发展。

——保教质量水平“全面提”。加强新建幼儿园园长的选配力度,建立完善岗位职责等制度。举办幼儿园党组织书记园长、骨干教师培训班,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等,促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争取省教育厅协调成都、绵阳10所优质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我市20所新建园,提升办园水平。

副市长胡彦军多次要求,广安不仅要建公办幼儿园,解决群众所急所需,还要将公办幼儿园办好,争当示范。

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落实幼儿园建设资金11.3亿元;顺利开工公办幼儿园112所、投入使用60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1万个,创新招聘合同制幼儿教师573人、保育员300余名。

目前,广安已成为全省唯一的厅市共建公办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并成功争取全国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试点市。

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全力推动全域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把这项惠民工程干好干成,让孩子们“好入园”“入好园”

“太满意了,新扩建的公办幼儿园温馨、漂亮,老师也很和蔼。”今年秋季,广安有60所新建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招收学生超过6000余名,市民王继的孩子便在其中。谈起新扩建的公办幼儿园,王继不住地点赞。

王继住在广安城北北仓路附近,是广安老城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以前没想过自己的孩子能上公办幼儿园,娃娃多,公办幼儿园少,太难排上号了。”王继坦言,广安建设160所公办幼儿园的消息让他喜出望外。

按照规划,广安区新改扩建15所公办幼儿园,他家附近的广安区幼儿园位列其中,扩建后,将新增加15个班、450个学位,可辐射厚街、水塘堡等老城区人口密集区域,切实缓解老城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新改扩建幼儿园让人振奋,而公办幼儿园的建设速度,同样让人惊喜!”王继说,广安区幼儿园从开始动工到投入使用,仅花了一年半时间,扩建后的幼儿园不仅环境更美,还配备了生活体验室、音体美室、建构室、报告厅等,群众非常满意。

“学前教育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开端和后继学习的基础,加快实施公办学前教育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不仅要让孩子们‘好入园’,也要让孩子们‘入好园’。”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贤述说,为尽快将群众急难愁盼的“公办幼儿园”民生工程干好、干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相关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土地征用、规划选址等诸多问题,保证了公办幼儿园顺利推进。

——并联审批提效能。项目从启动开始,成立专班项目推进小组,提前介入预审。施工设计时,审图机构和质监部门同步审批,特事特办,减少流程耗时。

——定期会商化难题。各级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专题解决幼儿园建设问题。

——瞄准节点抓进度。各地各部门将幼儿园建设项目逐一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定期督办,每月通报进度,确保项目快速推进。

——专人跟踪增实效。每所幼儿园建设项目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具体负责人,定点跟踪,精准发力。

建设上:坚持标准化、特色化,做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把公办幼儿园塑造为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

办园上:用财政预算保障教师待遇,用高质量的岗前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广大教师安心从教提供广阔的平台,让每个家庭的孩子愿来读、读得好。

管理上:以钉钉子精神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大附属幼儿园剥离力度,强化小区配建幼儿园治理,整治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引导民办幼儿园升级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本报记者刘定春

今年秋季,随着全市60所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师资强大的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人们发自内心地点赞:“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大力气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不仅让孩子们‘好入园’,而且‘入好园’,让人真正地感受到了广安这座城市为人民群众用心用情构筑的暖意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