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高新区

成都市高新区行知小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成都市高新区行知小学作为高新区倾力打造的一所高品质公立小学,地处高新区“新川科技园”旁,该片区为现代服务业与创意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端综合功能区。自建校之初,本着“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定位、高品位办学”的目标,秉承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创造教育”办学思想,紧扣“播下创造种子 奠基出彩人生”办学理念,契合时代气息,以“惟新惟真,善做善成”为校训,构建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特色文化教育体系。作为省陶行知研究会的首批实验校,从办学一开始,深入地挖掘、学习、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作为学校的校魂来引领学校的发展。








学生: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高新区行知小学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品格相伴,具有真人之德、学问之法、健康之体、艺术之美和创造之能的优秀行知学子,这和国家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脉相承的。学校非常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确立以品格教育作为载体来推进,内容系列化,形式活动化,环境育人化,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始终相信学生的行为习惯越良好,将来越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特别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成长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开足体育课程之外,还通过课程推进的形式给学生呈现不同的体育社团和孩子们感兴趣的特长队,吸引学生参与锻炼,全民健身。每个班每周都开设一节运动舞蹈,既是对孩子美育的培育,同时也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运动舞蹈作为学校的第一特色,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将武术、吟诵经典等方面都融入进去,使学生呈现德馨、体健,书香、艺美四个成长特色。高新区行知小学的运动舞蹈参加全国、四川省、市、区的各种比赛都能够获得一等奖。通过每年春、秋两季运动会,冬季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等学生喜欢的运动方式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陈宗荣校长希望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能深刻影响学生,他认为为孩子从小奠定健康的体魄基础,在未来的生活中对家庭、社会都会受益。

























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配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定期进行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设有知心姐姐信箱、心理温馨小屋等疏解孩子心里的困惑和问题,这些举措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程:给孩子提供一些可能,为他们多做一些准备

“学校把创建丰富校园作为建设魅力校园的前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充分满足学生基础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健康发展的需要。”陈宗荣校长将丰富的行知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培育“真人”的重要载体,以践行陶行知倡导的“教学做合一”为办学思想,形成了女排、无线电、海模等七大特色课程。做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关注孩子的个体成长,让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更主动去参与。在课程设置上既有普及性也有个性化设计。












每周一节器乐进课堂,全校每一个孩子都在学一种乐器,1-3年级学尤克里里,4-6年级学巴乌。谈及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种乐器,陈校长说自己常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根据学校学情,为孩子的美育发展,学校能做些什么?能给孩子提供什么?他坚定地认为教育应该少一些功利之心。从整体推进来看,通过6年的学习能够学会演奏一种乐器,不是希望孩子成为演奏家,主要是培养孩子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同时通过这种形式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学到的东西也许现在不一定能够看到它的作用,但在未来可能有作用。“给孩子提供一些可能,为他们多做一些准备”是陈校长最朴实的心愿。




另外每周全校普及性开展的还有书法课,陈校长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精华,尤其在网络键盘普及的情况下,中国的孩子对于自己国家的汉字、传统文化、书法每个孩子都应该参与、实践、训练。同时书法贯穿着一种文化,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希望通过书法的教育给孩子们渗透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精神理念。




在个性化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组建了50多个社团,在各类社团活动中,学校结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创造教育”的思想有意识开展木工、钳工、陶艺、扎染、研彩、“微田园”这些需要动手实践的各类活动。为了让各社团的效果呈现最好,陈校长鼓励全校的老师都参与到不同社团的建设中来,师资力量不够的还外聘专业的老师来满足学生不同的特长需求,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提供学校的支持。学校还为孩子个性特长的彰显搭建展示的舞台,定期举办的行知小画家展,行知大舞台,每周一升旗仪式,每学期末社团成果的展示等,让孩子们愿意以长扬长,在各类丰富的活动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用新时代的行知故事诠释“爱满天下”

成都高新区行知小学遵循高新区“强基固本,分类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创办一所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通过培养培训和校本研修等举措,不断完善“教研培一体化”的研修体系,实施教师“自主发展”“分层分类对标培养”“互联网+教师培养”“两走进双增强”等行动计划,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德艺双馨型教师队伍。学校教师都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15名,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达到40%以上。从教师获奖情况看,全国礼仪教育的标兵,全国优秀教练员、四川省名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都市学科带头人,高新区学科带头人,高新区优青,教坛新秀比比皆是。














学校一直关注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的培养,通过“青蓝工程”“青苗工程”,搭建师徒结对,与校内外名优老师结对,送出去培训,请进来辅导,每周的行知大讲堂等为老师们成长搭建了很多平台和机会。学校为每位老师都建立了成长册,帮助老师们定期回顾自己成长的情况,引领老师制定出自己的愿景和规划,朝着愿景目标奋斗,让自己专业越来越自信,学术越来越自由,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积淀,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和发展规律自编了一套学生读本,取名为”诗韵行知“,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诗歌的滋养中成长。“每周能够熟读成诵一首经典古诗词,一个学期25首,一个学年50首,6年下来就能熟读成诵300首古诗词。我们不是为了让孩子死记硬背古诗词,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来引领孩子喜欢去阅读,愿意去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让孩子能够沉浸在中华文化博大的海洋里去,提升文化素养,最后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陈校长相信这样积累起来的孩子会越来越有文化底蕴。













由于学校年轻老师较多,陈校长经常组织老师们座谈,“讲好新时代的行知故事”,“扫把的故事”……用行知故事来影响老师,通过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引领老师去体会“爱满天下”的校魂,体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现实中的事例来影响老师。


为了取得家校共育的一致效果,学校将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深入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尤其是“行知合一”也是学校重要的文化理念,要求老师们在行动中要落实教和做合一,用陶行知精神来引领当下教育的发展。“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让学生不只是死读书,老师不是高高在上,教师和学生一样要进步和成长实现教学相长。












究竟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应该给孩子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是陈校长早期来到学校经常思考的问题,学校领导班子也反复讨论过这两个问题,后来确定了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引领学校的发展。办一所百姓身边优质的国家公立小学,培养具有真人之德,学问之法,健康之体,艺术之美,创造之能的优秀行知学子是陈校长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后确定的办学育人目标。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创造教育,不希望孩子死读书本。我们不是贵族学校精英学校,就是普普通通的社区小学,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什么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坚实基础呢,不是空话,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为孩子终身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持之以恒地抓身心健康的发展,最后才是辅以基础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健康发展。希望行知小学是书生朗朗的,情趣浓浓的,让孩子们喜欢的一所学校。”陈宗荣校长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高新区行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