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24500 87512291 13348897983

投稿邮箱:sctxzvip@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州频道 > 成都 > 成都教育

运用差异化教学策略 构建共享融合课堂——记迎春小学承办《小学段融合教育课程调整与实施实践研究》研讨会暨彭镇小学片区融合教育培训交流活动

聚焦融合教育课程体系,呵护特教学生成长。12月6日上午,双流区融合教育彭镇片区学校资源教师及各学校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代表齐聚迎春小学,参加融合教育课题研讨会暨彭镇小学片区融合教育培训交流活动。四川师范大学特教系主任吴春燕教授,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彩霞主任,双流区红石小学夏伶俐校长,双流区实验小学廖永琴主任,彭镇小学梁琴主任等专家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IMG_1039

迎春小学祝波校长对参会老师表示热烈地欢迎,并以“协力融合,静听花开”为题向各位嘉宾介绍迎春小学融合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迎春小学生命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支撑,学校成立融合教育项目组,针对特需生情况,构建并实施基础性课程、特需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家长支持课程四大领域课程。建设专业的融合教育资源教室和SEL情绪社交管理中心,确保学生得到文化知识、生活技能、生理康复、心理辅导等多方面的教育支持。祝校长表示:“迎春小学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将融合教育的研究引向深处,让每一朵花儿都能以它自己的方式迎春绽放。”

IMG_1040

IMG_1038

《小学段融合教育课程调整与实施实践研究》课题组张春花老师首先进行了课题说明。张老师介绍本次课题是立足普教课程实施,关注特殊教育学生需求,着力调整融合教育集体可教学目标、内容、策略等打造一种“弹性的”“相关的”“可调整的”综合融合教育课程体系。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为每一位特殊教育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提升融合教育课堂实施品质。接着,迎春小学周莹颖老师向老师们展示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进行的学生个案分析,介绍了有特教需求的同学在学校生活中的优势与问题,分析了学校应该给予他的各种支持。

IMG_1051

IMG_1056

为了对融合教育课程调整与实施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迎春小学竹丽老师和汤晓华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融合教育课例。竹老师执教数学《分物游戏》,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领悟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步步推进,注重实践,在课堂上针对特需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与教学。汤老师执教音乐《打花巴掌》,准确把握学情,趣味活动突破难点,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帮助特需学生融入环境、融入集体。

IMG_1070

IMG_1057

IMG_1092

IMG_1090

课后,迎春小学融合教育教研组的老师们以及彭镇小学、红石小学、实验小学、特教学校的代表对这两节课例进行了点评。大家从教学设计及学习效果两方面开展评课议课活动,结合课例对融合教育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红石小学夏伶俐校长提到:“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在走向普教与特教的深度融合。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注重学科特点,也要注重年段和学科间的整合。在教学实施时,要关注所有孩子,给予特教学生合理定位,做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方法。”

IMG_1100

IMG_1135

IMG_1115

四川师范大学吴春燕教授在观摩了课题组的展示后,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吴教授表示双流区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探寻融合教育之法,形成了教育合力,促成了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相互学习,走在了国内融合教育研究的前沿。吴教授希望接下来的研究能结合课程内容对特教学生进行具体的学情分析,以便在课堂中给予特教学生科学的差异性支持,同时关注助学伙伴的培养。

IMG_1139

活动尾声,双流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执行主任、特殊教育学校石彩霞校长做总结发言。石校长高度赞扬了迎春小学给予特教学生的全校性支持以及迎春小学正在逐步形成的融合教育文化。她希望学校和老师们能够继续进行融合教育教学目标适度性和持续性的研究,早日实现全纳、包容的教育理想。

相聚的时光总是太匆匆,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用更高的视角来反观自己的课堂。融合教育的研究是行进在幸福中的未完旅程,我们会继续携手同行,将春风化雨,静待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