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头条

探索资源教室课程建设新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5-16

——双流区融合教育集团李艳工作室开展专题研修活动

2025年5月8日,双流区融合教育集团李艳工作室第十次专题研修活动在迎春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以"《小学资源教室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读书分享暨课题选题交流"为主题,通过深度研讨与思维碰撞,探索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路径,全区资源教师代表参与活动。


理论赋能 深耕课程建设

在读书分享环节,工作室成员立足教学实践,深度解读资源教室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经验。西航港小学孟霄莹老师系统梳理课程目标设定、建设流程及评价体系,提出"三维度提升计划";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红樱实验学校钟叶勤老师以"角色转型"为切入点,阐述资源教师从辅助者向课程设计师的转变路径;协和实验小学王蕾老师结合个案研究,分享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的本土化实践成果。

迎春小学贺春燕、公兴小学陈巧娥等教师代表分别从课程融合、个性化支持等维度展开研讨。工作室导师李艳在点评中指出:"资源教室课程应成为连接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桥梁,通过精准评估、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真正实现'一生一案'的教育支持。"

科研引领 聚焦实践突破

在课题研讨环节,成员们立足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围绕孤独症学生教育支持展开头脑风暴。经过多轮论证,最终确立《生态化视角下小学孤独症学生资源室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为年度重点课题。该研究将聚焦情绪识别、课程融合、康复训练三大方向,构建"评估-干预-支持"一体化课程体系。

"本次研修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工作室领衔人李艳表示,团队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重点开发社交沟通、感觉统合等特色课程模块,建立可复制推广的资源教室课程模型,为特殊儿童构建"全纳、全程、全域"的支持网络。

此次研修活动标志着区域融合教育进入课程建设深水区,将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更精准的专业支持。

来源:双流特教


上一篇:金桥小学丨劳动砺心智 实践促成长

下一篇:精研“5+X”基本功 提升孤独症学生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