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成荫,莫负初心,故事与时光同行。为进一步推进成都市双流区小学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2024年6月21日上午,由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双流区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委会主办的“看见·赋能”成都市双流区2024年春季小学德育教研“德育叙事”专题分享活动,在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顺利举行。
双流区德育教研员段旭老师、双流区各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及班主任教师代表全程参与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申悦老师主持。在此次专题分享中,老师们通过德育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德育工作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教师们在德育实践中的智慧和创新。
盐外附小的徐晗老师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陪伴“特殊”学生 寻找那束生命之光》为主题,凸显了教育工作者对特殊学生的特殊关爱,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是用爱心和耐心去陪伴学生们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双流中学九江实验学校的张倩老师分享育人故事《携一缕阳光,育一树花开》。表达了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他们如同阳光一般,温暖而照耀着学生们,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开出绚烂的花朵。
双流区怡心第一实验学校的孙林峰老师分享育人故事《这条小鱼我在乎》。教育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育可以唤起希望,可以抚平创伤,更可以创造奇迹。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常乐实验学校的吴蕾老师分享育人故事《家访有爱 共育成长》。赋予生命成长的勇气,让他们拥有足够的信心与坚定出发,向阳而行,当他们拥抱了阳光,也学会了散发光芒。于时光清浅处,勇敢前行,不畏山海,不畏黑暗,自放光芒。
黄水小学的白丽莎老师分享育人故事《星空之下皆闪耀——浩浩的蜕变》。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这声响是生命的和弦,也是独属于生命的乐章。发现他,拨动他,培养他,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双流区育英学校的谢玲玲老师分享育人故事《用爱与耐心陪伴成长》。通过具体的学生案例,展现了教育者如何通过爱和耐心,帮助学生们实现自我蜕变和成长。
棠外附小的周露伊老师分享育人故事《正向调“焦” 助力成长》。强调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智慧和策略,通过焦距的调整,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点亮学生内心的光芒,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和自信,放下身段,真正理解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黄龙溪学校罗宇老师分享育人故事《点亮内向学生的友谊之光》。强调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提倡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促进一个支持性的班级和家庭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沟通;重视社交技能和自信心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蓝港外国语学校罗丹丹老师分享育人故事《蹲下来,像孩子一样》。蹲下来,放下老师的架子,倾听他的声音;蹲下来,像孩子一样,跟他一起玩耍;蹲下来,做他的平等对话者。
双流区龙池学校张田丽老师分享育人故事《以爱为桥,星光闪耀》。把关怀和爱心化作清水,把鼓励和陪伴当做抹布,扮演好那个擦星星的人,做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做一位有爱的教育者,做一位有耐心的陪伴者,做一位有教育策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邹静老师分享育人故事《眼里有光 心中有爱 未来共美好》。她为大家展示了在特殊教育工作战线上,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们令人动容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他们用爱心、耐心和专业知识,为这些孩子打开了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帮助特殊孩子们逐渐走出困境,实现自我价值,用爱与智慧为特殊孩子们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教研员段旭老师对每位老师的分享做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她以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深受启发。段旭老师强调,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看见”和“赋能”,要看见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去赋能他们的成长。她鼓励年轻教师继续发挥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心沉淀下来,温暖起来,教育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做好平凡中的小事,就是不平凡。
活动最后,双流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周松对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每一个育人故事都蕴含着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点亮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他鼓励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继续发扬敬业精神,用心用情做好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值得被尊重和爱护。无论是哪个孩子,只要我们用爱去关注,用耐心去陪伴,用智慧去引导,他们都有可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而作为教育者就是用心去陪伴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未来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秉持这一理念,用心去发现、去倾听、去理解每一个学生,用智慧和爱心去赋能他们,让他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