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头条

六月夏意浅 研思意蕴浓

发布时间: 2024-06-19

六月仲夏,花开满径,教研有声,润物无声。为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的常态化教学,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源能中心语文组立足课堂,两两组合,精细打磨,陆续开展了本学期的成长课。

本课教学中,王老师以“形声字”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领悟了“形声字的识字”的方法。课上,孩子们对“形声字识字”方法的学习由了解到领悟,由领悟到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环环相扣。课中,王老师还送给大家一首识记形声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不仅有助于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有助于让学生们更好地识记形声字,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本节课的听课效率。孩子们在学中悟方法,皆是学有所获。


在这一课教学中,谢老师以大单元导入。课堂伊始,谢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随后,教师引领孩子们进行问题探究,如天气描述、角色与情节、小白兔的疑问、燕子低飞的原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接着,谢老师通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读好语气,使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对“小白兔”心情变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让课堂更富有童真童趣。课上,谢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尹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尹老师抓住故事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精美的课件的展示,把学生愉快地带入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课上,尹老师通过生字归类、做动作、形近字教学等方法,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比如:课中,尹老师让孩子们玩“我说你做”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找到了生字的归类,明白了生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孩子们在尹老师的课堂上,积极发言思考,积极参与活动,在做中学,在做中悟,体会识字的乐趣。


李老师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李老师通过“圈—勾—读—演”的方法,帮助学生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根据图片和关键词语师生合作讲故事主要情节;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ABAC”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理解积累动词的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这一问题巧妙地与积累语言结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沈兴钰《棉花姑娘》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沈老师用这样的话语开头: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位朋友的求助信,想请大家一起来帮助她,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竖起耳朵仔细听,这位朋友有什么烦恼需要向大家求助呢?谢老师播放求助信的音频,很自然地带着孩子们进入了《棉花姑娘》一课的学习。

在教学中,沈老师还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例如,先读好“碧绿碧绿”和“雪白雪白”这两个词,再感受词语之美,最后积累此类词语,进行拓展练习。


课堂上,代老师紧扣“语言文字训练”这一核心要点,把棉花姑娘和动物医生之间的对话设为重点,创造性地使用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品读文中的关键语句,通过细细品味棉花姑娘的“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以及动物医生的“对不起……请……吧”这样的句式,体会它们之间对话的礼貌。

在最后一自然段的教学中,代老师采用了前后对比的方法,课件展示棉花姑娘生病中与病愈后的两幅插图,带领学生回顾棉花姑娘生病时的痛苦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棉花姑娘病愈后高兴愉悦的心情,有了这一前后对比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具体,避免了单纯想象病愈后的心情的抽象,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携一缕夏日蔷薇的芬芳,凝一份共研共思的真情。本次源能中心语文组在周校和梁校的指导下共研课堂,在一次又一次的磨课中慢慢成长,相信我们在以后的常规化教学中会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创新,多一份高效,我们的教学之花定会争奇斗艳,绚丽多彩!


上一篇:粘土绘梦 心灵解压——西航港小学手工粘土解压团体辅导活动

下一篇:成都市双流区金桥小学——梦想链接双巴情 友谊之花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