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在“双减”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科研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在面对新情况、新要求时,从容迎接挑战,使自身的专业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12月10日,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邀请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易恩主任,为全体教师进行科研专题培训。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易恩主任首先给出了几点温馨小提示,希望所有老师都能抱着空杯心态聆听讲座,记录下自己的心得感受,同时要积极主动互动交流,最后在今天培训之后要迅速及时地采取行动。
随后,易主任分别从“科研的意义,如何选题,以及怎样更好地表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享。就像于漪老师所有“教师最缺失的不是教学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易主任强调,成为名优教师的关键事件,除了各种赛课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从事科研工作时,如何更好地选题?易主任指出,选题就是在不断的追溯追问中聚焦问题,一个优秀的选题一定是始于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困惑,最终回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的。基于此,她展示了一个优秀的案例,在日常教学最常规的场景——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怎么去深挖学生不同表现背后的成因,在反复的追问和探讨中,形成一个好的科研选题。前瞻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操作性原则,是在科研选题中必须恪守的原则。
关于怎么撰写科研课题名称,易主任指出,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是“三要素””式结构,即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当然,依据的是一个什么原理 (或理念)、运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手段,完成一个什么任务(或达到什么目的),这种两环节结构也很好。“复合式”结构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主标题说明研究的价值取向或目的指向,副标题指明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同时,易主任还根据我校教师的小课题方案,对于课题表达,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互动环节,易主任出示了一个教学常规片段,请大家提炼可行的课题方向,我校教师畅所欲言,试图总结提炼好的选题。
最后,易主任再次强调,研究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研究是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希望各位老师怀着敬畏之心做课题,始于模仿,终于创新。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今天的讲座干货满满,今后的小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行动指南。
培训在全体教师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纷纷对易主任的倾情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扬帆奋进时,策马扬鞭及,双实外的教育科研一定会倍加努力奋进!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