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小学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五育并举,挖掘劳动教育育人功能,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构建学校生态教育格局,初步形成了“112345”工作体系。
聚焦1个工作目标。通过丰富的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形成爱劳动的精神,不怕劳动的优良品质。



构建1个生态劳动闭环。围绕生活、生产、服务、融合性劳动,建设学校劳动为主导、家庭劳动为基础、社区劳动为支持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系统开展劳动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引导区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


培育2个劳动基地。利用新兴街道农田多的特点,倡导学生自建或共享家庭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整合各方资源,遴选校外学农、学工、学军、服务、创造等劳动基地。


收获劳动果实

打造3个师资团队。成立学校劳动中心组,负责学校劳动课程和家庭劳动清单设计,组织学校劳动活动开展;在家长和社会人士中遴选各类劳动的指导师,丰富学校劳动课程;根据学校发展特色,优选剪纸、国画、捏糖人等非遗项目专业人才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特聘教师。


开发4类劳动课程。实施每天一次劳动清单不少于30分钟;每生一个学校劳动实践岗;每周一节劳动课;每月一次集体劳动等4类课程;将劳动课程分为日常生活劳动课程(衣食住行日常起居劳动等)、生产劳动课程(种植、养殖、手工劳动等)、服务型劳动课程(职业体验、志愿公益等)、融合性劳动课程(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教育、爱国教育、环保、生命教育、疫情防控、新兴产业、科创、高科技体验等)等,系统地贯穿在4类课程中。


认真劳作……



完善5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教师、班级、家庭、实践基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定期评选劳动之星、优秀劳动教师、优秀班集体、劳模家庭、优秀基地等;在4类课程中实行必选和自选,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个别项目实行纪实性评价;每周班级评选劳动之星、每月学校评选劳动之星、每学期评选五育之星,采取自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增值性评价申报,探索“劳动教育+人工智能”,跟踪记录学生劳动教育全过程,建立学生劳动档案,充分发挥评价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主题班会

劳动教育清单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新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