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初绽 杨柳泛青
莺飞草长 风轻雨润
清 明
一年一清明 一岁一追思
我们的节日起源·清明节
融合寒食节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附小娃行动——让清明更“清明”
开展文明清明活动
清明节期间,我我校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倡导文明、安全、绿色、节俭的祭扫新风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附小家庭通过网上云祭祀追思悼念、经典诵读等形式缅怀故人。
学校党员教师更是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引领和带动身边群众践行文明理念,让清明更“清明”,为夺取疫情防控全面胜利贡献力量。
我们的节日习俗·清明节
用图画和声音认识清明
清明节假前后,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主题活动,组织活动过程中,广泛宣传,引导学生回顾清明节日习俗传统文化。学校开展清明节日小报和绘画创作活动,希望学生们在查找资料、版面设计、制作过程中,加深了对“清明”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展现出书写、绘画、设计等多方面的多项才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小朋友的作品吧:
我们的节日美食·清明节
忆清明 包青团
清明至,野艾香,清果嫩。每逢清明节,包青团,吃青团便是清明节的一项传统风俗。
江南人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子叫做“尝春”,品尝春天的味道。从古到今,大家习惯用清明团子来祭祖。
除用作祭祀之外,清明之季,江南坊间还流行吃“清明团”,其实就是青团子。因为“清明”与“聪明”谐音,于是又有此日生子最聪明的说法。
附小娃宅家切切实实的体验了“清明节里做青团”的过程。从揉粉、包馅,经过一个接一个的步骤,在包青团时,孩子们搓、压、揉、团,各种动作齐上阵,真正体验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食青草团子
折柳寄相思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道教、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和佛教的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道士在这一天也会斫伐柳树的东南枝,祭炼成柳簪的习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种瓜点豆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附小老师亲身示范,云在线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常用的种植工具,并向学生展示蔬菜苗和蔬菜种子,让学生学会观察并辨别各种蔬菜的幼苗和种子。在老师们的云指导下,学生们也宅家亲手参与种瓜点豆。孩子们既体验了劳动的辛苦,又感受到获得劳动技能的愉悦。
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
愉悦劳动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对清明文化习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丰富内涵。学生纷纷表示,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成都市华阳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