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给义务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双新”背景下,彭镇小学以教研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推进教学改革,转变课程育人方式,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落实“双新”,助力“双减”,近期,双流区彭镇小学开展了“融生”早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打造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堂,以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课堂展示
李丽娟老师
双流区“明日之星”赛课二等奖;
成都市小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及案例评比三等奖。
教育格言:
用心做事,用爱育人。
课标解读
本课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下关于人物和环境变化的子主题内容,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介绍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他们交流这些变化,从而形成自信乐观、悦纳自我的情感态度。
课堂展示
李丽娟老师和四年级二班学生为大家呈现外研版(三起)四年级下册Module5 Unit2 They were young.
李老师的英语课,以自身成长的变化为例,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之中,从而引出课文主题,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她的课堂内容丰富,集听、说、读、写、玩、演、练、于一体,融词汇教学于实际交流之中,达到了英语课程教学所要求的词不离句,句不离境。从李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她认真研读了2022版英语新课程标准,并充分践行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逐步过渡到实践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材质的美》
周斌琼老师
双流区优秀美术教师、双流区优秀青年教师、双流区优秀教师;
双流区优秀班主任、双流区优秀师德标兵、双流区优秀双减领航教师;
成都市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一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双流区艺术节均获一等奖,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多篇论文获省、市、区级奖。
教育格言:
艺术启迪心灵,创新引领未来。
课标解读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本课在设计运用大单元里,内容属于欣赏评述,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感受各种艺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首先要调动原有生活经验,阐述材质本身的外部特征,然后通过欣赏活动,层层深入地领悟艺术作品的材质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美感,进而运用美术语言概括性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对材质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对自然界和艺术作品的材质美作出自己的评述。
课堂展示
周斌琼老师和四年级一班学生为大家呈现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4课《材质的美》。
教学中,周老师从舱外航天服材质的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周老师巧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展示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了解材质、认识材质,欣赏材质美、探寻材质美。本课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霞老师
双流区优秀青年教师;
成都市优秀班主任;
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
教育格言: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课标解读
本课的内容是表达自己的喜好并询问了解他人的喜好。通过本课学习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对话或故事,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理解和运用相关语言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并询问他人喜欢的食物,进行相关回答,并运用于日常交际。
课堂展示
陈霞老师和三年级二班学生为大家呈现外研版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1 Do you like meat?
教学时,陈老师在课文情景中,借助录音、图片在老师问题的帮助下,让学生会听、会读并理解对话内容并把握课程脉络;并模仿运用句型I like…/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表达自己的喜好以及询问了解他人的喜好。在小组角色扮演中,学生们都乐于和敢于参与角色扮演,不同英语层次的学生都展示了自我,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小屋》
黄子茜老师
双流区“教坛新秀”赛课二等奖;
双流区音乐五项全能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双流区中小学钢琴即兴伴奏比赛一等奖;
双流区小学组竖笛重奏比赛一等奖。
教育格言:
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课标解读
本节课的主题是《跳动的音符》,让学生爱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本单元出现内容乐器的认识、管弦乐的认识,以及歌曲《音乐小屋》《箫》,学生可以从聆听音乐、到用各种肢体律动表现音乐,然后再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最后还可以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
课堂展示
黄子茜老师和二年级三班学生为大家呈现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7课《音乐小屋》。黄老师在课堂开始前创设了情境导入,让学生从有礼貌地轻轻敲门,再到轻声唱歌。
歌曲的开头黄老师用手势律动带领学生“按门铃”感受两组音高,熟悉之后试着找出歌曲中的门铃声并唱出来,这个地方黄老师加入歌师生歌曲接龙的形式,让学生熟悉歌曲的结构,最后再通过手势提示加轻点“够门铃”解决歌曲的高音难点,完成歌曲的演唱教学。在学会歌曲之后黄老师带入了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加入到歌曲中,让歌曲更加丰富,最后让学生举办一场班级音乐会表演歌曲,所有孩子都乐在其中。
“融生”早课堂,拓宽了教师学习、成长、进步的路,更是对教师们的鞭策和激励,如今亦是彭小的一项常态教研活动。我校将继续把“融生”早课堂活动作为优化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促使每位教师在常态课上下足功夫,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真正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