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双减背景下,为增强学校教师的工作能力,提高家校沟通的实效性,共同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12月9日晚19:30-21:30,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以“五育并举”为抓手、“五项管理”为依托,开展了主题为“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的线上教师培训。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全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中高考专家、《课堂内外》杂志社高考大讲堂核心专家、“学之道”在线教育首席专家、北京鸿优教育考试研究院首席专家、前途网校首席高考专家、全国十多所大中学特聘教授、高考顾问、德育顾问、办学顾问、名誉校长周成建教授来给大家讲关于双减下的家校共育的讲座。
一、分析“双减”本质,明确教育方向
讲座伊始,周教师通过他诙谐风趣的讲话风格为本次培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通过和老师们共同讨论“双减”背景下的切身感受,从而指出:双减的本质就是筛选。上筛选人才为国家作贡献,下筛选劳动力为国添砖。孩子学习的差异源自于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又源自于家庭教育。孩子身上有所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缺位和错位造成的,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呀!
周教授又借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来告知老师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学习负担,但是不减的是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教育,所以如何立足于“双减”的大背景下,让家校沟通更具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校角色扮演,各有不同
周教授强调老师是孩子阶段或者一生的重要影响者,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所有责任。面对孩子的教育,老师和家长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但相同的是教育孩子的办法是一致的。
在这里,周教授传授了教育孩子的三大方法: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大家的事,一起干。这三件事看着简单,但却可以渗透到我们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做到了这些,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性、责任心;面对孩子有三种重要的教育内容:机会教育,体会教育,敬畏教育。家庭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孩子的机会。家长和孩子之间,其实是不应该有秘密的,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样亲子交流和沟通就会更加的顺畅。
三、师生沟通技巧有妙招
作为老师,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学生,面对那些个性鲜明的学生,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如何与学生正面的、高效的沟通就成了老师的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周教授毫不吝啬的给了大家四个秘方:
01爱学生是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心来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02看得起与坚定信念
坚定的信念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也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力量,作为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去坚定地相信,从骨子里面去肯定孩子的不同可能性,孩子内心的能量就会被激发出来。
03公正公平与心理抽离
班级管理一定要有非常明确的制度,奖惩分明。并且要公平对待男女生、优生与后进生,不搞特殊化的同时选择心理抽离,不在孩子们面前过于情绪化,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
04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也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偶尔的错误,和孩子真诚的沟通。
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有方法
01关系定位的转变
周教师谈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大部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业务关系,不是朋友关系。首先我们就要从业务关系转变成和谐的朋友关。
02被动沟通转化为主动沟通
无论是孩子与老师的互动,还是孩子在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及时主动与家长沟通。
03形成合力的沟通氛围
多和家长相互探讨教育理念,相互协助而不是相互推诿。
04与家长真正交朋友
老师要学会真诚的和家长成为真正的朋友,抛开神秘感和距离感,可能对我们来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调整好心态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学习笔记展示
周教授2个小时的讲座干货满满,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与互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留下了满满的痕迹,相信老师们会将所学到的沟通艺术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更科学、更智慧地开展家校工作,让老师的心和家长的心贴近,一同致力于家校沟通,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是学校的同盟军。本次线上培训会,校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班辅老师全员参与,使老师们对“双减”政策下的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形成了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相信在家校的合力共育下,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定能让“双减”政策真正落地生效,助力孩子的成长,共谱教育新篇章!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