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愿望,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望”的期待更加强烈。与此同时,一个困惑也逐渐浮现——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读不懂孩子的内心,自身过去的成长经验仿佛和当下孩子的心灵世界存在巨大的鸿沟,究竟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6月10日下午,四川省特级教师、教育心理学高级讲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冯淑蓉老师来到了天府五小图书馆,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讲座,通过二维码抢课的家长如约而至,特别荣幸的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刘裕权老师也来到了现场。

冯老师从自身家庭讲起,鲜活的事例、温暖的话语,让在座的家长看到的不是一位教育专家,而是一位同行者——家长。
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您知道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孩子出现的一些情况,是特点还是缺点?
怎么看待幼小衔接?
孩子成长有哪些心理需要?
一个个问题,带着家长发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地方,看到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需要——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看到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注意力不专注……看到了做家长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

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都是一样的,但是长大之后却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家长又该怎么做呢?冯老师从习惯、情感、兴趣、知识、能力六方面给了家长建议,并强调了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性。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对关系,都愿意把世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孩子,送什么呢?习惯!所谓习惯,是人们在后天形成的一种在特定情况下,自动地去做某种动作的行为和倾向。冯老师从睡眠、完成作业、握笔等细节出发,教家长如何去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每一名家长都是家校共育的合伙人,都应该是同频共振、磁场相似、步调一致的合伙人,“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打好基础”是家长、教师、学校共同的愿望。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家长如何更好地与老师协同教育孩子成长呢?冯老师为家长送出了一副“良方”——一些贴心的忠告、两个关键词、三个“一”,用好这副“良方”,让孩子得到更多的爱。



冯老师深入浅出的语言、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法、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地吸引住了家长们,大家沉浸聆听,进一步认识到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如何在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相信在父母的言传身教和默默陪伴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撑起属于自己的那面帆,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中坚强地扬帆远航!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所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家长,从初为人父母,到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家长几乎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困惑,在冯老师讲授结束后,家长们就这些困惑向冯老师、刘教授请教,两位教育专家精彩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更赢得了家长们的心,讲座结束了,家长们久久不愿离去,都紧紧围绕着专家们请教各种问题。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办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五小一直以来的追求,孩子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而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完成的,我们带着爱,和家长携手前行,培育这颗“种子”,帮助他根植于肥沃的土壤、发出坚挺的小芽,然后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编辑:小半
责编:付艺薇
来源:天府五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