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天府新区抓住公园城市先行区、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多重机遇,在这7年多时间里,高标准开办了77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此同时,新区还有一批存量学校正爬坡上坎,遇到了绕不开的新挑战。存量学校走向如何?怎样提升?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采访了天府新区永兴小学新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张胜兵,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四川天府新区永兴小学校长 张胜兵
一、您到这所学校来任校长,有什么感受?
张校长:接到任职通知的时候,很意外,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我知道一所东山片区的镇小学与新区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之间的差距。但我在金牛区行知小学的8年,深度学习领悟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懂得了真正的教育人应该“有教无类”,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很快就释然了。
二、您怎么理解这样的工作安排?
张校长:新区教育存在着所有快速城市化区域共同的问题:新旧学校之间的二元结构。新区教育卫健工委领导高度重视,下决心破解这个难题,推动区域教育的公平与均衡,下“猛药”,出妙招。所以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到永兴小学主持工作,深感任重道远。
三、能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吗?
张校长:1995年我参加工作,在自贡市富顺县一所乡镇小学工作12年,负责教学管理工作。2007年引进到金牛区行知小学,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协助校长将一所村小办成区域特色学校、全国行知实验学校、四川省第一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先后到金牛区教育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委组织部锻炼,对教育发展方向和政策趋势比较敏感。2015年辞职创业,后到民办学校担任过校长。2017年受新区人才政策吸引,担任天府四小教学总监,2020年到教科院附小西区担任副校长。今年初到永兴小学主持工作。
四、永兴小学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是否具有存量学校中的代表性?
张校长:永兴小学是一所东山片区的乡镇小学,处在天府新区东南端。学校始建于1904年,距今有118年悠久历史。她有存量学校的共性问题:校舍年代久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名优教师匮乏,优秀教师引不来留不住。教育理念相对落后陈旧,团队课程领导力、教学品位和品质都亟待提升。但是大部分老师们勤奋敬业,兢兢业业,在家长中有良好的口碑。
五、您到学校多久了?您对学校的诊断是什么?
张校长:我是今年1月29日来和班子见面的,到今天1个月多。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查看了全校教师的履历和近三年的教学质量数据。
我发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学校86名教师,在编教师45名,临聘教师41人。在编教师平均年龄较大,临聘教师又过于年轻。临聘教师待遇低因而流动性强,但又承担着关键教学岗位。语文、数学、英语教师63名,其中临聘教师34人,占比54%。近三年,每年离职的临聘教师都超过5名。所以留住、培育优秀教师是第一要务。
同等重要的当务之急是质量问题。从历史数据看,与区内其他学校差距较大,部分学科校内班级之间差距也较大。开学3周听了16节课,提升课堂效率目前亟待解决。“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质量、作业设计有效性、如何提升学习效率研究得还不够,路径不明,措施落实不力。
六、您觉得永兴小学下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是什么?
张校长:我对学校发展的比较有底气的。我们致力于一校一品,就是深化生态教育,体现在高效能、低消耗、和谐、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教育从符号性的校园环境上升到学校整体的管理、课程,最终成为一种文化。
七、对于永兴小学的提升,您排在前三位的重点工作是什么?具体怎么抓呢?
张校长:首要的是梧桐树计划。关注每个层次教师发展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生态、教学生态。
第二个就是秀木计划。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为老师们匹配资源、搭建学术平台、量身定制专业发展规划,让他们都能够成为专业发展的秀木。
第三个是课堂提质计划。首先是关注课堂人际关系,让孩子们高度参与到课堂里面来。其次是学能提升。第三是教材解读,精心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作业设计、教学规划、科研计划等。
八、您能描述下您理想中的永兴小学是怎样的吗?
张校长:我希望她有高效率的课堂,有兼顾传统、时代感、地域色彩的课程体系,有能振兴新时代永兴区域的文脉文风,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家校共育齐心,最终成为永兴的精神文化高地。
张校长直面问题,有思考有策略,永兴小学将探寻存量学校“弯道超车”新路,我们充满期待。
来源:天府教育发布